1 装社火

1.装社火 活色生活 书包网

家在关中宝鸡,每年正月村里有一个习俗,初七开始一直到十五装上社火一村挨着一村转,以表吉祥和来年幸福。

我在外读书,一放寒假硬是挤不堪的火车赶回家,不为别的,只为装社火。

社火,陕西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它不同于秧歌、高翘、锣鼓,而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其实,装社火很讲究,第一个重要的便是选人。如当曹操便要有“奸相”,装刘备便要有“哭相”……我不说长得多英俊,也不太丑,在几千人中挑来挑去,让我装“陈世美”,我当即差点哭出来。“陈世美”在戏剧中是一个丧尽天良、不认妻子的“坏人”,农村人都很反感。好在父母宽宏大量,支持我装扮,我才勉勉强强地被化了妆,心里却总不舒服。接下来便要去村头一块大草坪上排演。一人一马(或骡),胆大的、胆小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小到三四岁孩童,大到六七十岁老汉、老婆都要骑,否则便会被“清除”。我从小未骑过牲口,初次骑,总怕掉下来摔一下,害得父亲亲自为我牵马(农村人把子女能装上社火看做很自豪的事),我还是害怕得不行,两腿夹得紧紧的,胆战心惊地坐在马上,不敢向四周张望,村里人总爱评评点点,我怕听见骂我“陈世美,狼心狗肺”再加些某某儿子就是,我听了很不舒服。父亲却乐呵呵直笑。

坐在马上,不光让你坐,还要作姿势,不然太僵硬,毫无活力,没有什么兴趣,也谈不上“栩栩如生”。我头戴“状元帽”,身穿“赤红袍”,脚蹬“粉底靴”很有一副洋洋得意的“陈世美”之态,但在“赔情”一折中要头向后转,一手向前,一手向后,扮作“逃跑的狼狈”之态。我被老人们搬过来运过去,所做动作直到他们满意为止,而我还未赶程,已疲惫不堪了。

排演完毕,便是一行四十多人马挨村去转,敲锣打鼓,很是热闹。进村前,各村都要放鞭炮以示欢迎,好的村子,还准备有糖果之类供人吃。可我们“身子”(装社火骑在马上的人)就没办法了,嘴上都有朱红,不下马还要装动作,只能饿着肚子。装以前还要尽量少喝水,要么,急时上不了厕所,只好尿在裤裆里了这些人有的是。农村最讲究礼仪,如果去某个村少一个人便会认为是对他们的大不敬,所以只要骑马的,就要坚持住,不能给本村人丢脸,否则以后“永不录用”!

这样“疯疯癫癫”转悠一天才回家,说句真话,我装一回要歇二天,回到家躺在热炕上不想起来,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每年,一个人只允许装一次,就这还轮不到“头”上呢!因为农村人觉得装社火的人很有“福气”!

装完之后,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明年还装不装?”

“不装。”我懒懒地说。

“真的?”母亲笑了。

可到了第二年,我又跑去“报到”了,已经习惯了。今年朋友都劝我待在西安过年,我觉得还是回家“装社火”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