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风暴过去之后……

1982年7月,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把渤海二号切割成10大块,打捞出水。由七O二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科研中心等单位,对该船翻沉进行了实物科学技术鉴定,从而证实:渤海二号的船体设计,本身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设计不够合理,引进之前,它在日本就出过事故。有鉴于此,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撤销对康世恩同志记大过的处分。”任命康世恩为国务委员,在组织上找到他谈话后,他又坦然重回石油部兼任部长,为中国的石油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马骥祥是渤海二号的直接责任者。刑满释放后,他也回到石油系统,工作了一段时间,便办理了离休手续,于1996年1月25日去世,终年75岁。

宋振明辞职之后,情绪比较低落,于1990年6月13日病逝,年仅64岁。临终前,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骨灰撒到他曾经战斗、魂牵梦萦的大庆。在《破天荒:中国对外开放的划时代事件》一书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写道:

宋振明去世后,大庆万人为他送行。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中央领导送了花圈。而他的大部分骨灰则按宋振明本人生前的遗愿,放在了大庆的7个会战著名纪念地,“好让我的灵魂永远伴着大庆”。

可是,在大庆举行的遗体告别现场,有人将余秋里送来的花圈扔了出去——他们怨恨在中央高层的余秋里没为宋振明说话。这事传到北京的余秋里耳朵里,这位石油部老部长、独臂将军含着泪花,对天长叹一声:“他宋振明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我怎么能不为他说话呢?可是……”一个“可是”后面,有多少让这位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老石油人内心无法说出来的委屈。而这份多年压在独臂将军心头的委屈,多少年后也没有释放出来。1994年10月31日晚,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立下卓著贡献的余秋里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在301医院的病**整整躺了近5年。1999年2月3日,余秋里的心脏彻底停止跳动,终年85岁。

而最为可怜的,还是72名罹难者遗属。由于有关领导处分的处分,判刑的判刑,曾经许诺的烈士待遇也不了了之。按照当时的劳保规定,因工死亡者,家属只能获得600元赔偿。颇具讽刺味道的是,就在事发同一年,一名女叉车司机在码头上,不小心碰到了一条送货的驴子,一只驴腿折断,驴子的主人获得的赔偿却是800元钱。遇难者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顶梁柱折断了,就仿佛天塌地陷,难属们不但要承受巨大的感情创伤,而且生活陷入了嗷嗷待哺的困境。为此,一些难属被迫无奈,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上访维权之路……

直到2003年10月,傅成玉出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事情才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他的主持下,中海油拨出专款,给予死难者家属们比较满意的经济补偿,才让沉没渤海多年的72条冤魂合上了眼睛。

为了72个工人兄弟死后的尊严,有多少人付出了艰巨的努力啊!著名诗人舒婷也有感而发,创作了《风暴过去之后》:

在渤海湾

铅云低垂着挽联的地方

有我七十二名兄弟

在春天每年必经的路上

波涛和残冬合谋

阻断了七十二个人的呼吸

七十二双灼热的视线

没能把太阳

从水平线上举起

七十二双钢缆般的臂膀

也没能加固

一小片覆没的陆地

他们像锚一样沉落了

暴风雪

暂时取得了胜利

七十二名儿子

使他们父亲的晚年黯淡

七十二名父亲

成为儿子们遥远的记忆

站在岸上远眺的人

终于忧伤地垂下了头

像一个个粗大的问号

矗在港口,写在黄昏

填进未来的航海日记

希望的桅杆上

下了半旗

台风早早已经登陆

可是,七十二个人被淹灭的呼吁

在铅字之间曲曲折折地穿行

终于通过麦克风

撞响了正义的回音壁

盛夏时分

千百万颗心

骤然感到寒意

不,我不是即兴创作

一个古罗马的悲剧

我请求人们和我一道沉思

我爷爷的身价

曾是地主家的二升小米

我父亲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火力

难道我仅仅比爷爷幸运些

值两个铆钉,一架机器

谁说生命是一片树叶

凋谢了,树林依然充满生机

谁说生命是一朵浪花

消失了,大海照样奔流不息

谁说英雄已被追认

死亡可以被忘记

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

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

我希望,汽笛召唤我时

妈妈不必为我牵挂忧虑

我希望,我受到的待遇

不要使孩子的心灵畸曲

我希望,我活着并且劳动

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我希望,若是我死了

再不会有人的良心为之颤栗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

未来的诗人们

不再有这种无力的愤怒当七十二双

长满海藻和红珊瑚的眼睛

紧紧盯住你的笔

舒婷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当年红遍文坛,“粉丝”多的难以计数。但客观地讲,她的诗作,无论是成名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还是后来的《致橡树》、《北戴河之滨》,都是清新的,深沉的,易懂的。这首《风暴过去之后》,从题目到文字到结构,再到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其实一点也不朦胧啊。

“谁说人类现代化的未来,必须以生命做这样血淋淋的祭礼”,即使今天诵读这样的诗句,我也会心弦轰鸣,暗自反问:难道不是这样吗?!

关于阿波丸的装货及乘船人选方面,日本东京方面极为重视,曾先后向新加坡方面发了约3000份电报,并指令要求优先装锡和橡胶。……日本驻新加坡的海军特务机关“光机关”的机关长日高震作大佐,曾让许多海匪集中了一批货物装船,但不知道是什么货。

——原日本驻新加坡的第三船舶运输司令官 稻田正纯中将

阿波丸万吨巨轮上一定存有很多秘密,这些秘密让他们宁可把船沉没,宁可牺牲很多人的生命,也不愿让这些秘密被美国方面截获。……失踪多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很可能就在阿波丸上。

——阿波丸研究专家 李树喜

我国仅有一个水下考古队,捞宝力量有限,国家的海上救捞局职责主体是救捞而非打捞。那么多的海底宝藏怎么办?难道是任由其流失和毁坏?堵不如疏,如果在放宽政策的同时加强监管,国家不花一分钱、不承担一点风险,就能获得大量水下的无价之宝。

——上海打捞局局长、阿波丸沉船打捞现场作业总指挥 张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