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公务员笔记》中,如何区分真实与虚构成分?您是公务员的时候也像书中的公务员一样吗?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一个情节,不一定非真即假,它可能又真又假。因为小说是通过一些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思考。如果非要区分的话,我只能说小说中的心灵感悟是真实的。我说过,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虚构考量的是小说家建立在丰富生活底蕴基础之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功的虚构会让读者误将艺术的真实当作客观现实,其实艺术的真实是远高于客观现实的一种真实。因为客观现实不过是“风月宝鉴”映照出的表象,而艺术的真实是“风月宝鉴”后面的未知的存在,不经过心灵的炼狱是很难发现镜子后面未知的存在的。只有虚构的艺术,才能说岀我们不能说岀但必须说出的。我们可以通过虚构获得力量而直面现实。这或许就是艺术创造的价值所在。应该说《公务员笔记》的人物比现实中的人物还要真实,因为他们是现实人物中的典型。现实中的人物只是镜子映照的表象,我笔下的人物不仅描绘了他们的表象,更解剖了他们的灵魂,因此比现实中的更真实。
D.H.劳伦斯说:“相信故事,但不要相信讲故事者。”齐白石先生最擅画虾,他画的虾虽然栩栩如生,但生活中并不存在。因为真虾是六节的,而齐白石笔下的虾不仅是五节的,而且是河虾与海虾的结合体。齐白石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似与非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这句话和D.H.劳伦斯的话其实是一个意思。在《公务员笔记》中,最真实的就是我的心灵感悟。尽管我也曾经像小说中的公务员一样生活过,但他们只是一个个虚构的人物,他们既是千千万万公务员中的一员,更是他们中的典型,他们身上有着千千万万公务员的影子。
我赞赏纳博科夫的说法:“对于一个天才的作家来说,所谓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纳博科夫一再强调,“小孩子听你读故事的时候会问,这故事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真的,他会缠着要你讲一个真故事。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好不要采取孩童般的执拗的态度。”“读书时幼稚地把自己同书中人物混为一体,把他们当作生活中的真人,是最坏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