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正值《对一条铁路的思念》一书编辑出版之际,我心中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有许多话想说。

当记者多年,我在新闻这条崎岖的小路上,走得很苦,亦很累,有胜利的欢乐,也有挫败的磨砺,心中真是有道不完的苦、诉不尽的情。

新闻采访和写作,耗费了我太多的精力,掠去了我太多的快乐,曾在我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难以逾越的横杆。为了新闻,我付出了许多艰辛,放弃了许多只要稍微踮起脚一伸手就可以得到的东西。可在新闻的**下,我还是义无返顾,毫不吝惜地把这些放弃,头也不回地向前奔去。

我爱新闻,更爱记者这个职业。我曾多次与记者同行们调侃,假如新闻是我的爱人,我可能会与她吵一百次嘴,打一百次架,离一百次婚,但第一百零一次,又会情不自禁地牵起她的手,重新走向婚姻的殿堂。

我感谢新闻工作和记者的职业。它让我丰富,让我坚韧,使我懂得了担当和责任,懂得了珍惜和知足,拓宽了我人生的视野和生存的空间——

我曾东出太行,走冀中平原,访京津大地,在山海关前,在辽西沃野,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流连忘返;

我曾飞车南下,在洛水河边,在黄鹤楼下,在橘子洲头,在珠江两岸,在五指山的椰林里,在北部湾的夜风中,吹响了人生的一支支短笛;

我曾西渡黄河,走川渝,进云贵,上青藏,入新疆,放歌昆仑,跃马天山……

多年来,我追寻着新闻的足迹,游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走遍国土之大半。我还迈出国门,浪迹欧洲大陆、非洲草原、北美山川,在地中海、加勒比海、大西洋两岸,留下中国新闻人的足迹。

我的人生先后与襄渝、青藏一期、大秦、南昆、京九、内昆、渝怀、西康、宜万、青藏二期、精伊霍、海南环岛、京津城际、石太客专、武广客专、郑西客专、广深港客专、京沪客专、大西客专、宝兰客专、兰新客专等祖国许多铁路干线和重点工程,另还有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安哥拉社会住房、多米尼克国家公路等许多国外工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是这些伟大工程建设的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它们是我人生长旅中的一个个驿站,在我跋涉身心疲倦的时候,能够稍稍地驻足小憩。

我也懂得生活,懂得人生苦短,懂得工作应该与生活分开,摆正二者的关系。可我几经努力,就是难以做到,对新闻和记者职业是那样难以割舍,那样刻骨铭心,那样一往情深。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时刻不忘记者的使命,始终把新闻当作人生的事业。多少次,静夜里,我躺在**,回忆审视自己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新闻之路,常常被自己这种让外人看来不可理喻,自己看来也不近情理的执著追求,自我感动地不能自制、泪流满面。

我经常这样要求自己:“让你的行动和作品告诉人们,你是记者。”我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一定记住,生活永远要比想象的更丰富;走出材料、走出会议,更不能相信道听途说,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活的源头去寻找和捕捉新闻。”我还时刻不忘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卡帕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拍的照片不够好,即是离战火不够近。”

为了贴近生活,更深入地反映筑路人的生活和事迹,写出可读性强、吸引读者的新闻作品,我曾登上墩高110米、当时亚洲铁路第一高桥——内昆铁路花土坡特大桥,和建设者们一起庆祝大桥合龙的胜利;我曾深入长27.8公里、当时亚洲铁路第一长隧——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掌子面,和风枪手们一块体验掘进的危险和艰辛;我曾在世界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的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工地,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先后同筑路职工们战斗生活了两个多月……

这些经历,活着就不会忘记,是我人生永恒的财富。

记者职业,表面上看走南闯北、风光无限;其实新闻写作却是充满挑战与寂寞的心灵孤旅。新闻作品是记者心血的结晶,更是记者自身价值的体现。

出于对新闻的热爱,更出于对淘汰落伍的畏惧,我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和每一篇报道。为了追求新闻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美感,我曾“三更灯火五更鸡”,苦苦思考,反复练笔,总幻想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就一定会凿穿岩壁,写出珍宝般瑰丽的作品来。可至今,我离这个目标仍很遥远,还需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奋斗。

作文先做人。我深信,文品如人品,“河水永远高不过源头”,有什么样思想品质的记者,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新闻报道来。一个正直优秀的记者,必须对自己所写的新闻负责,对历史、对读者忠诚。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即使是青春点燃,生命耗尽,也应在所不惜。

新闻是历史的记录。我不敢吹牛,我的作品都是优秀的,但我敢说这里的每一篇稿子,都是我亲历现场,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深入一线采访得来的心血之作。如果将来的人们,某天突然想起查阅某条铁路、某座大桥或某座隧道当时的建设情况,一定能在我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真实的细节,那将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和慰藉。

现在,我已不再把当记者、写新闻当作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人生的使命和生命的一部分。

为了新闻我失去了许多,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多年来,在新闻的道路上,我走得很苦也很累,甚至有些时候是忍辱负重。我之所以没有退却,没有放弃,更没有回头上岸,换个轻松的活法,就是因为新闻能使我充实、高尚,慰藉我的心灵,鞭策我的人生;记者的职业,使我看到了生活和人生更高层次、更精彩、更美丽的风景线。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许多次难忘的采访经历。渝怀铁路的采访,就是其中的一次。

渝怀铁路,是我国继成昆、南昆铁路之后,在艰险山区修建的又一条干线铁路。铁路经过沿途山势之险峻、石质之破碎、地质之复杂,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都是罕见和少有的。在施工中,广大建设者发扬“科技领先、争创一流”的精神,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吃苦奉献,顽强拼搏,攻克了施工中所遇到的一道道技术难题,取得了一个个工程的胜利,按期圆满完成所担负的工程任务。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在世上各种行业中,筑路工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筑路人,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年流动,四处奔波,在深山、在荒原,默默地架桥铺路,悄悄地流血挥汗,没有多少人看见,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总是在无路的地方安营扎寨。常常是每到一个地方,一切都是那样艰苦和原始,他们历尽千难万险开始创业,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等铁路修通了,火车叫了,生活渐渐好起来的时候,他们可又要转场,又到另外一片荒原或山野,修建另一条新的铁路。只要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只要祖国还需要铁路,他们就会不停地开拓。

他们走了,带走了风雨漂白的帐篷,带走了印着碱花的工装,把带不走的青春和铁路,永远地留给了生活战斗过的土地。他们苦,他们累,他们的事业又是这样伟大——贫穷和荒凉,在他们的面前退却;幸福和繁荣,沿着着他们的足迹生长。

我敢说,凡是了解他们的人,凡是走进他们生活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身上少有市侩气和这样或那样的患得患失,他们的心底是那样的明亮和纯净,他们的性格是那样的开朗和豁达,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一群有情有感的人,一群理解别人也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你会明白什么叫崇高,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奉献!

李良苏

2017年盛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