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弟阿婆去世

有弟回到家里,徐芳第一时间就问有弟:“阿女,医生怎么说?”有弟不敢如实禀报,谎称是胃有点不舒服,说吃点药就行了。有弟阿婆在房里听到了她的大孙女回来了,也急急忙忙从房间走出来。

“大孙女呀!有什么事吗?”

“阿婆,我没事,就是胃有点不舒服,吃点药就好。”

“嗯,没事就好,愿我们一家人平安,健康。”

“阿婆,我扶你回房。”

“好!”

阿婆又唠叨起来了。“我家大孙女,漂亮、善良、勤快,又吃得苦,又孝顺,谁娶到我家大孙女,是他的福气啰!”

听到阿婆这样说,想起和雪龙的点点滴滴,有弟的眼眶莫名地流泪了,心想:“阿婆的身体不好,不能被她看到我流泪。”立刻用手背把眼泪擦拭干净。说:“阿婆,你躺在**,一会我煮好饭,再叫你。”

阿婆回应了有弟,有弟就去厨房做起了晚饭来。

今日的天气凉爽了许多,甚至感觉有冷意的存在,黄叶落在大地上,一望无际,从脚下一直铺向远方,好像一张硕大的黄地毯啊!柔软得令人心醉,鲜亮得使人浮想联翩……

寒露惊晚秋,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元稹写的“寒露九月节”诗。从这首诗中可看到,秋天已尽,寒冷的冬季就要来临。

这个季节最怕的是寒露风,一旦出现,将会给晚造水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梁桥走出了自家的房门,来到他家的田头,看到绿油油的水稻,还有抽穗摇曳,他一阵欣喜。

可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有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到了第二天,寒露风突然袭来,没有一些预兆,把十里八村的稻禾横扫一片(当然也包括梁桥家的稻禾),可谓来势汹汹,持续几天低温天气。已经无望,这一晚造损失巨大。

前几天,梁桥感到丰收在望,可今天,他看到的是失收无望,天公不作美,可谓成事在天,败事也在天啊!他的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这段时间,有弟呕吐特别厉害,家里人挺担心她的。徐芳说:“是胃病,怎么吃了这么久的药没有一点好的迹象,是不是女儿有其他病?隐瞒我们。”梁桥夫妇两人感觉不对劲,梁桥就悄悄地进到有弟的房间想拿病历来看看,可他怎么找也找不到。

怎样才能知道有弟得的是什么病?在梁桥夫妇心中是块心病。徐芳说:“她爸,你看到雯雯时,叫她来我们家,我问问她,也许她会知道。”梁桥“嗯”了一声。

一大清早,梁桥和有弟都出门了。有弟去白土圩买些日常用品。梁桥扛着锄头,挑着粪箕去他家的自留地看看番薯长势如何?因为迟晚造的稻禾已经失收,早晚造的粮食除了交了公购粮,所剩无几,所以现在只能靠冬薯来维持冬季的粮食了。如果冬薯遇到下霜天,冬薯被冻坏,那就是饥荒年了。

在梁桥去他家的自留地的途中,正好遇到赵雯雯去陂仔河洗衣服。

“桥叔,你这么早就去干活啦!”

“也不早啦!雯雯,你洗衣服呀!”

赵雯雯回应了梁桥。

“对了,雯雯,差点忘了,你婶说有点事同你说,等你有空再过去吧!”

“桥叔,我知道了。”

说着,两人各自忙自己的活了。梁桥来到了他家的自留地,把粪箕放在田基上,看到番薯长势良好,绿油油的薯苗长满在一番薯沟,他用手把较长的薯苗折断放在粪箕里,然后挑回家煮熟喂猪。

到了中午时分,赵雯雯来到了有弟她家门口,看到门半掩着,就轻轻地推开了门:“桥婶,在家吗?”叫了几声,从东房那边传来了一声:“在——”

徐芳从房里自行推着轮椅车出来了。说:“雯雯,你来啦!你里面坐。”

雯雯说:“不客气,桥婶。”接着又说:“桥婶,听桥叔说你有事找我?”

徐芳沉思了半刻说:“是的。我听别人说有弟患重病了,说好严重了。”

“呸!呸!呸!谁这么缺德,竟然咒骂有弟,有弟只不过是怀孕罢了。”

话一说出,“糟糕”一声,她知道自己说漏了嘴,也感觉桥婶在套她的话。此时的赵雯雯表情非常愤怒,对徐芳说:“桥婶,你作为一个母亲,怎能这样咒骂自己的女儿,你太过分了。”

徐芳一听,整个人都懵了,也不知道赵雯雯在说她什么,头脑一片空白。开始自言自语:“有弟这么乖巧,怎么会做出这种伤风败俗之事,不会的,不会的,我要问清楚有弟。”

有弟阿婆刚出到门口,正好听到徐芳和赵雯雯的对话,一口痰涌上心来,阿婆整个身直直地倒在地上。徐芳和赵雯雯听到响声,连忙过去,赵雯雯看到阿婆倒在地上,大叫:“阿婆!阿婆!……”连叫数声,也没有反应。徐芳也不停地叫:“阿娘!阿娘……”

“救命!救命!快来人啊!”赵雯雯大惊失色从有弟家跑出来。此时雪龙正骑着单车从村边经过,他听见有人喊救命,立刻调转车头向喊救命的方向而去。远远看到是有弟她家,门口还有雯雯不停地叫“救命——”

雪龙来到赵雯雯面前,说:“雯雯,出什么事了吗?”

“快去叫医生,阿婆快不行了,快!雪龙哥。”

“好,我去叫医生!”

雪龙急忙地骑着单车去白土圩请医生了。大约过了20分钟,雪龙和医生一起到了。

医生同阿婆诊断后,摇摇头说:“我已无能为力了,为她准备后事吧!”

徐芳一听,一时竟不知所措,慌乱中也晕了过去,幸好医生在场及时抢救,才避免再有悲剧发生。

此时,梁桥和有弟一起回来了,看到他家门口围了很多人,就立刻跑了回去。

有弟看到了雪龙和雯雯。“雯雯姐,我家里出什么事啦?”“阿婆去世了,桥婶听说阿婆去世的消息,晕了过去,好在有医生在,现在没事了。”“医生是我叫的,可是太迟了,救不了阿婆。”雪龙充满了内疚地说。梁桥在一旁听到,立刻赶到他娘的房间,看到他娘已经直直地躺在**,不管梁桥怎么叫喊,他娘已经听不见。

此时的梁桥,突然发觉整个世界变暗了,视线一片模糊,心脏也变得异常沉重,脑子里一片迷茫,身体开始失重,有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泪水夺眶而出。

赵应臣听说梁桥家出事了,也匆匆忙忙赶来。来到梁桥身边,轻轻拍了下梁桥的肩膀说:“阿桥,事已至此,你也不要太过悲伤,身体要紧,节哀吧!”接着对有弟说:“有弟,你去叫三婶来吧!”有弟应了一声,就出去了。赵应臣也到村里去叫了几个能帮到手的人来做帮工。

三婶到来了,原本是吩咐梁桥去买寿衣的,可此时的梁桥,精神极度低落,拿不出半点振作,只好叫有弟去买。三婶叮嘱有弟说:“买寿衣的贴身白色衬衣衬裤一套,还有黑色的棉袄、棉裤、棉长袍,鞋底必须是布面,纳鞋,鞋面上做出莲花图案(意思是表示脚登莲台,成正果),还有一条黑布或一缕白线都行,还有一点要注意,你去买寿衣时,要看看上衣是不是钉钮扣(意思是“钮子”与“扭子”是谐音,怕犯不利子孙的忌讳)了,如有钮扣一定要叫人移开。记住了吗?”

有弟一一回应了三婶。此时雪龙把单车推到有弟面前,说:“有弟,我搭你去。”有弟犹豫了一下,心中虽有恨,还是坐上了雪龙的单车尾向白土圩方向而去。

三婶又吩咐赵应臣去请师公佬,还叫他要买齐银宝蜡烛香、纸折的金银元宝,扎糊车和扎糊童男童女等等。

有弟和雪龙买回了寿衣,三婶吩咐有弟去叫她爸来。有弟立刻就去,看到阿爸还是那副悲痛欲绝的表情,她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簌簌流了下来。

坚强的有弟来到她爸身边,安慰说:“阿爸,阿婆去世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过度悲伤不但伤害了你的身子,而且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全靠你啊!弟妹小,阿妈身体又不好,你这个样子,叫我们怎么放心啊!阿爸。”

梁桥听了女儿这一番说词,猛然醒悟。“是啊!我不如阿女啊!”有弟说:“阿爸,三婶叫你,快去吧!”“嗯!好的”梁桥擦去伤心的眼泪,按照三婶的吩咐,首先到房里拿一双布鞋向着天空拍打鞋底,然后叫“阿娘,穿鞋啦!”连叫三声。此时的梁桥已泣不成声。守候在旁的亲人们爆发性地大哭一场。这也是对亡故者最初的悼念。

开始对梁桥母亲的遗体更换寿衣。由棺材佬(拾棺人)盛一碗水,用柚子叶浇水撒在梁桥母亲的遗体上,意是进行洗身。然后把遗体换上两套寿衣(内外各一套)、帽、鞋,然后用带子系紧。“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

换好了寿衣,梁桥马上烧“纸钱”,烧好纸钱后,棺材佬将遗体抬出倒放在正屋明间临时设的灵**,灵床是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并用红线绑住遗体的手和脚,旁边点上青油灯,同时把老人睡过的**物品搬出屋外烧掉。然后开始准备丧葬的工作。

梁桥请本地的风水先生在担柴坡岭上选中了一块墓地,叫棺材佬开挖完成。

守夜,梁桥率领全家人在守夜。这是表示对阿婆行孝的基本礼仪;另一方面是预防动物(比如猫、老鼠等)来偷食。有一个传说中说如果有四脚动物跑到尸体上,死者就会站起来,那家人就会遭殃的。所以守夜是必须的。

当天也请来了师公佬,村里好多人都来帮忙,是用竹子和胶衣搭建一个临时灵棚,称为悼念堂,专供师公佬诵经的地方。

在悼念堂上门口两边贴上一副对联:“毕生辛劳鞠育儿女成家业;功德圆满驾返瑶池列仙班。”

此时,师公佬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写好开书(即丧榜),贴在正屋的大门一侧。有钱人家贴在影墙上的,像梁桥这样的家庭何来影墙。丧榜就是开具一张死亡证明书。

同时写好“忌四相”和“镇物”两张分别贴在前门的两侧墙上。

“忌四相”是根据阴阳学派信奉人死亡的时候所忌的四种属相。这四种属相按死者农历月份推算出来的。

忌讳属相的排列: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属相为:虎、蛇、猴、猪;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属相为:鼠、兔、马、鸡;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属相为牛、龙、羊、狗。

按照“忌四相”的推算出梁桥的母亲是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三日(农历九月廿六)未时寿终正寝病故。那“忌四相”应该是“牛、龙、羊、狗。”也就是说有这四种属相的人,服孝的不忌,不戴孝的在行丧期间时应回避。

“镇物”讣白,就是中间的上部竖写:一推四邻镇物。下部从左向右四行依次竖写:东山中木炭,西生铁共刀,南土盆纸旗,北猪骨水瓶。意为四邻有镇物护守,逢凶化吉,可平安行丧。

师公佬开始对亡者遗体诵“往生咒”三遍,对去世之人有莫大的好处,可使逝者安息,生者吉祥。

第二天一清早,梁桥披麻戴孝,沿着村道,拖着长音,低着头跪着爬行,边爬行边哭,哭得撕心裂肺,叫人揪心。这是一种向村中报丧的信息。

梁桥按照三婶的吩咐,身穿孝服、戴孝帽,为了重视起见,首先去他娘的娘家报丧。他去到老舅家门口时,老舅和舅妈迎了上来,梁桥向前叩首。泪流满面地说:“阿娘昨天去世了,明天和后天是阿娘入殓和入土的时候,务必到场。”他娘家人接到了信息后,也大哭一场,便各自散去。梁桥又逐一向所有的亲戚报了丧。

梁桥母亲的遗体装裹后移到灵**,铺盖黄色的褥子,盖绣有八仙图案的白色蒙单,谓“铺金盖银”,蒙单把梁桥母亲的遗体从头到脚都遮了起来。枕头是用黑布缝成一个大公鸡形,缀上红嘴红冠子、眼睛和尾巴。枕头里面装满草木灰,缝口处要放一把籽棉。在遗体的嘴里放一枚拴绳的铜钱,俗称“压口钱”。在遗体的脸上盖一层黄裱纸,为的是防止“诈尸”,还要用黄麻丝把遗体的双脚捆起来。这个称“伴脚丝”,最后在蒙单上贴一张符头。这小殓就算完成了。

大殓的日子已选好,本身入殓(又称入棺、落材)前是由女儿和儿媳将棺材全收拾一下的,可梁桥没有姐姐,也没有妹妹,老婆的脚走不了路。经过师公佬的点拨,让梁桥的女儿梁有弟来进行拾棺。

师公佬开始主持入殓仪式。一个师公佬身穿道袍,手中拿着一根拂尘,不断挥舞着,口中念念有词。伴随着乐师奏出小悲调“一池水”,随着旋律的响起,把悲伤提到了一个高度,这股很强穿透力的悲曲,周围眼窝浅的人,也纷纷落泪。

有弟按照师公佬的吩咐进行,首先在棺材的最底层垫上用筛过的草木灰,然后均匀地摊上一层棉套,再铺上一层烧纸,最后撒上小麦、谷子、黑豆、高粱、玉米。此时的有弟心有感触,哭得死去活来。

棺材佬将梁桥母亲的遗体入殓后,梁桥拿来一碗米饭,用筷子夹一口在他的母亲的嘴上,然后把碗摔打在地上。接着棺材佬按顺序盖上子孙被、媳妇被、客被等。最后是盖棺材盖,然后钉棺材盖。师公佬挥动拂尘,单手合十,口中念道:“手持金斧要封钉,东西南北四方明,朱雀玄武来拱照,青龙白虎两边排。一锤钉,儿孙满堂;二锤钉,寿考遐龄;三锤钉,阴安阳泰;四锤钉,福禄康宁,代代子孙广发财。”

封棺已完成,悲曲一直伴随整个入殓活动,师公佬开始念“丧榜”丧榜的内容是:中华孺人梁府“讳”卓太君享耋寿八十一岁,生于公元一九一零年四月三日(农历三月初三)卯时,大限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三日(农历九月廿六)未时寿终正寝病故。

师公佬挥动拂尘,拿着符咒,在棺材的周围连走数回,口中念念有词。这是师公佬将亡灵引进地府,防止亡灵走错地方,导致其成为孤魂野鬼。

入殓后,梁桥家门口的灵棚里,设有一香案,摆上水果,礼馍等的供品,点一盏长明灯,昼夜梁桥都守护着。凡见有前来吊丧的人,不论生熟人,梁桥拿着一根红绳递给前来吊丧的人,以表示感谢。在出殡前一天晚上,由师公佬主持,读祭文,或表演剧目等增加对阿婆的悼念。

梁桥等孝子按辈分大小分别跪在灵堂左右两侧。女眷则围坐在灵堂的后侧,吹鼓手吹起唢呐,唢呐声悲伤凄楚催人泪下。在唢呐声中,孝子孝孙们按顺序向阿婆的灵柩敬酒,行跪拜礼。然后亲家唱起了孝歌:

亲家犹如好蜜蜂,

勤劳节约总从容,

为了儿子献躬耕,

心胸坦**积德丰,

本该长寿享清福,

谁知了却世间情,

独自驾鹤西去

……

你养一个好儿子,

可以含笑九泉中。

次日凌晨,开始出殡。走在最前面的是村里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挑着一担竹箩,里面放着银宝蜡烛香、纸钱和炮仗等,手里拿着点着草纸卷的纸条,是为了方便点炮仗。因为撒纸钱和放炮仗几乎同时进行。随后就是师公佬口中念念有词,挥动手中的拂尘“引路”。

随着师公佬一声“起棺”,悲壮的唢呐声响起,哭声响彻云霄,棺材佬抬起棺木起身,孝子按大小顺序在棺材后排列,按照“哭丧调”来对阿婆思念。全村人都来送殡。悲乐和炮仗伴随着纸钱的飞起,那悲伤的场景一直延伸到墓地。

经过师公佬再次念“往生咒”,梁桥按师佬的吩咐,把他母亲的遗体送入墓穴。刚放下棺材去墓穴时,来送殡的人手中拿一把泥土向墓穴里的棺材扔去,然后大声喊:“卓太君出伦。”喊出数声。然后填土起冢,点起蜡烛、香、银宝等,放完炮仗。送殡的每一个人在路边取一截露兜草尾,然后绕道回家把露兜草尾放在灵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