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第二天一早,金鸾去看了二嫂后,便找人来将制度写好,并去村里的电脑复印部打印出来,同时打印了一份协议书。制度规定,凡是来领活的人都必须签协议,领走了多少双鞋的料子,质量必须保证,做坏了不行,都得按规定按料子的实际价格加倍予以赔偿。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谁也赖不了账。这样一来,那些偷工减料的人就不敢签了,签了之后就得负责任,坏了就得按协议赔偿。

本来,金鸾以为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让人家做了,只要人人都遵守制度,就不会出大的差错。可她万万想不到的是,有些人就不信这个邪,自认为做得挺好,料子照领,协议照签不误,下面的十二个点放下去后,收回来一看,有的根本就不能用,找她赔吧,她的条件就在那摆着,家里穷得叮当响,拿么事赔呀?

还有些人做事特别马虎,本来鞋的做工很不错,就是面子弄得特别脏,收回来后也根本莫得法子用。

金鸾将这次收回来的鞋一统计,还是能用的少,不能用的多。金鸾一看这阵势,真是有苦难言,这回她是真的捉急起来了,这样下去,这龙鞋么会子才能成功啊……

龙金鸾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有些人并不是不想把活儿干好,而的确是想借这个机会挣点钱,但手艺不精,又不想放弃这次挣钱的机会。在家坐在床头上做做针线活儿就能挣钱,还不耽误其他的事儿,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所以,凡是领到活儿的人对金鸾从内心还是感激的……

实际上,这个龙鞋的要求比较高,不像平常家里穿的普通布鞋那样,随便怎么做都可以。为了把鞋做得更好,很多人也是付出了最大努力的,有的人在家还忙得累病了,鞋的质量没达到要求,她们也挺捉急的,赔也赔不起,还怕金鸾逼着她们赔损失……

金鸾也非常理解她们的这种心态,如果真的让她们赔,总觉得有点对不起人家似的,毕竟人家是因为做鞋而生病的,虽然都给开工钱了,可是人家吃药的钱呢?金鸾在验收的时候,碰到质量不过关的,就说你这个活儿不行,不能给开支。当时就有人哭了,说我们家没有钱,赔不起,接这个活儿就是想挣点钱,你要是不给开支,我们不就白忙了,我一家子还指望着用这钱去买化肥、买农药呢……

金鸾一看这架势,也不忍心硬逼着人家赔……

龙兵一看这样发展下去不行,就对金鸾说:“这事不管人家做的好坏,你不能不给人家开支,因为人家为你做鞋都忙得累病了。我明白告诉你,你做不成是你的事,就是卖房子卖地,你也得给人家开工钱。”

金鸾就问父亲:“那你说为么事呀?”

龙兵说:“人家为了你都急病了。再说这个龙鞋要求那么高,做个十年八年的,大伙都有经验了,也就好做了。可是这会儿一开始,你这大脑一热就做了,就马上下来让这些人做,你就是天天在那盯着,手把手的教她,她们也不一定能按你说的做。这回我就盯着,你必须给人家开工钱,这个人情太大了,我驮不起。如果你不答应我这个条件,娘家这边就不再给你做了,你爱上哪儿上哪儿去。我活这么大岁数了,要是因为你给我砸了牌子,我这张老脸还往哪儿撂?”

金鸾听了父亲的话,就知道父亲是么样想的。父亲在整个镇里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在平常的日子里,村前村后谁家要是有个难处,他都会或多或少地帮上一把。比方说:谁家的电费没钱交了,或是谁家要买东西一时堵了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这钱一拿出去从来就没有找人家要还的。父亲是怕因为做鞋的事毁了他一世的英名,怕人家说他奸诈刻薄,说好话不做好事……

金鸾想到这儿,便对父亲说:“父,你放心,我肯定会给人家开支。你也不要上火,为这事气坏了身子不划算,做坏了的我也不会让人家赔,工钱该开还得照常开,我不会让你为难的!这损失由我一个人担着,我就是卖房子卖车子也要把这事做成功。”

龙兵听女儿这么一说,也很受感动。他对金鸾说:“你去把这个意思跟二嫂说说,叫她也放心。让她通知下面的人,活儿照常做,工钱一个也不少,做坏了的也不用赔,叫她们放心做好了。不过,要尽力按协议上的要求做好!”

金鸾就去把这个意思跟二嫂说了,二嫂一听也特受感动,就说:“大妹子啊,难得你这么理解大家。你这个鞋厂要是发展下去了,以后就是不做龙鞋了,我们也继续给你干。不要我做也得给你做,尽义务地给你做,我也要做下面人的工作,尽力让她们给你做好,要把原来的损失给你补回来。”

金鸾听了,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她动情地对二嫂说:“你们这么支持我,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大家的工钱给付了。其实,我真正的目的也就是想让大家多挣点钱,共同致富,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的。”

金鸾不但照常开支,而且不让大家赔偿的事经过二嫂的嘴一下子就传开了,大家都觉得碰上了大好人,都认为金鸾是活菩萨……

这样一来,大家反而觉得如果再不好好做活,真的是有点太对不起这位“财神爷”了。于是,大家都憋足了劲,一心一意要把活儿干好……

坏事变成了好事,金鸾感到十分欣慰,也更加懂得了父亲为啥要她这样做的初衷,父亲是在用一辈子积累起来的做人的道理在引导着她啊……

金鸾这么通情达理,对那些管片的头儿们来说,无疑吃了颗定心丸。她们开始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做龙鞋上,起早摸黑地忙乎着,找手艺精的人当大师傅,把这些人组织起来,集中到一家,或是到村部,现身说法,言传身教。这样一来,做鞋的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这回收上来一看,百分之八十都能合格了……

那些管片的头儿将做好的鞋底子收上来后,就亲自给金鸾送来,当时,金鸾答应给车费,有些人就觉着做坏的太多,太浪费了,怕金鸾的钱不够,有的人就走着来送,或是搭便车。为了给金鸾省车费,有一个人搭便车时还摔伤了。金鸾知道这个事,特别感动。而且,鞋底子送完后,谁都不提这个车票的事……

龙兵说:“鸾鸾啊,这些人这么帮你,等你有钱的时候,你必须得报答这些人。人家为你付出的太多了,那是莫得法子用金钱来衡量、来报答的。”

这个鞋底子一般都是女人在家做,金鸾为了摸情况,曾经去过几家。那女的坐在桌边上做活,男的在厨房做饭,喂猪。女人们就说:“这个事啊,你就做吧,我们希望你这个事成功,我们也就不用上外头干活了,我们坐在家里给你干活,就能挣钱了。”孩子放学后也说:“阿姨,我放学也回家帮我妈干活,支持你做龙鞋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可以说,在这些人家,几乎是全家都在为做龙鞋出力,金鸾觉得这种场面特别感人。因此,父亲的话她觉得非常有道理……

金鸾在天华村打鞋底子,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且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她想把鞋底子全部完成后,纳鞋垫的工作还继续放在天华村做……

按照金鸾的意思,是想等天华村的鞋底子全部完工了,回来一批底子再做一批鞋帮,完成了就交上来,上鞋的工作就放在龙家村做,因为上鞋是最后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龙家村就在自己家边上,就不用来回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