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从二○一三年五月份开笔,经过一年多的写作,我的长篇小说《阳春》第一步终于完稿了。看着妻子白杨下班回来就抓紧时间打我的手稿,又不断地谈她的读后感和修改意见。那份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应该说,何群英(小名白楊)女士既是我这部小说的第一读者,也是这部小说的合作者。
早在十多年前,我便动念要写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在我的脑海里不知打了多少个转。但由于上班忙及其他一些事情,迟迟没有动笔。后来又被县里抽去写党史。再后来我的前妻患了癌症,这部书的写作就这样搁置下来了。我善良贤惠、勤劳能干的前妻刘珍玉与我相濡以沫36年。她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让我一心一意地工作和文学写作。她的病故让我陷入了旡尽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拨。儿女和亲戚为了让我从悲痛中走出来,让我和何群英女士相识,又结合到一起。我的白楊小妹用她的善良开朗、多才多艺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是她鼓励我动笔写的这部长篇小说。
2015年春,第一部书稿完成了。
就在我写完这部小说的第一部不久,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他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痛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他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心情非常激动,庆幸我的《阳春》遇上了好时代!
二0一五年以后,我就生病了,再也无力续写下去。直到二0一九年才慢慢恢复健康,但我已七十岁了,几次开笔续写第二部,都没续成。便没有勇气续写下去了。只好将这第一部重新整理,删去为后续写作埋下的伏笔。以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收笔了。我的这部长篇是以记实的手法写的。目的在于再现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再现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一步一步完成解放初期支前、剿匪、减租减息、反霸、土地改革、支援抗美援朝,以及开始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
我的祖父母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我的父亲1950年初参加工作,从农会治安委员民兵队长起步,到区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部长。他们给我讲述了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我自己又亲自执笔为县里撰写了中国共产党辰溪历史一书的1949年至1966年时段近三十万字。写作中我查阅了这个时段的全部档案资料。可以说这本小说的原始积累是非常厚实的。只是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只能写成这个样子。但有一点我很自信,那就是,它再现了这段历史的真实。
2021年10月于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