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燕京的一干杂事

第412章燕京的一干杂事

看着这新燕京的布局,安维轩颇有几分熟悉的感,似乎曾在哪里看到过一般。

对此,尚书左丞张浩也不隐瞒,新燕京的草图是按着北宋汴梁城画的。

令安维轩值得注意的是,新燕京整体布局与汴梁相似,但似乎又缺少了点什么,很快安维轩寻到了答案,与汴梁残存的内城相比,新燕京比汴梁内城少的是“坊墙”。

坊墙,其实就是宋以前坊市制时,用来隔离各坊的墙。坊市制在古代华夏实行了千年之久,主要表现为将被称为“坊”的住宅区和被称为“市”的交易区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没有了坊墙,可以视为城市格局演化史上一个强烈的变革信号,面新燕京没了坊墙,也就因此跳出了坊市的格局。当然,由于保留了燕京的老城区,新燕京也并没有成为一个彻底的无坊市城池。

而中都起到“过渡”作用,明显的体现在了对后世王朝都城建造风格的影响上。从此以后,坊市格局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渐渐消亡。

后世人一提起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大抵想起的就是他的野蛮与落后,忘掉了金国积极汉化的一面,更没在意在汉化的过程中,女真人所拥有的主动扬弃精神:学好的,摒弃坏的;学习先进的,摒弃落后的。

用后世的话就是拿来主义,弃其糟粕取其精髓。可见女真人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强,而创新能力也绝对不弱啊。

安维轩也亲眼看到了建设新燕京城墙的壮观景像,估计可能张浩以为在燕京取土建造城墙会影响到风书,用来建造新城墙的土石,是从后世河北保定的涿州运来的。

要知道涿州距离燕京足有六十公里远,张浩则命人排成六十公里的长队,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从涿州传递到燕京,空筐出,实筐入,才搞定的。

依后世的计量来算,新燕京的城墙足有十二三米,厚度足有二十米,需要多少土石可想而知。

私下里从负责监督城池建造的官员口中得知,修新新燕京大内,所用军民夫工匠,每四月一替。距离路近的不下千百里,远的有数千里,就近归家的,往往半年;路远回家的,动辄逾年,而到家不过月余,又被征发。特别是从河北征发的民夫,死损大半,而从西京等地征来的民夫,七八千人里能活着回来的,不到千把人。

而与高强度劳动相伴的,却是极为低下的医疗保障。去岁夏日暑时,由于过度疲劳、中暑、疫病流行,民夫们大量死亡。

为此,完颜亮甚至下了诏书,在五百里范围内急征郎中,试图挽回这一极端糟糕的局面;其中明文规定,郎中治不好的要追究责任,能治好的给赏钱,而“全活者多”的优秀郎中,要直接赏官。

可见,当时被征发的劳役们处于什么的糟糕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完颜亮为了表示他对广大劳役人员的关怀,曾于天德三年,也就是去年九月十三,下诏刚燕京工匠帛,每人一匹。

不过,九月份天气己经冷了,死掉的那些工匠自然领不到这匹御赐的帛。

这些帛的出处,都是赵构从江南贡入岁币贡来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安维轩去年冬春之交时,交割的那二十五万匹帛。

用后世教科书上的说词,就是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置广大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

拜会过张浩,安维轩接着去拜会燕京留守葛王完颜乌禄,安维轩的心情不由的沉重起来。

留守府,位于燕京老城中。

被留守府的下人引了进去,安维轩见到了完颜乌禄,与一年前比,完颜乌禄显得更加内敛。

叙礼过后,二人分宾主落座,乌禄只说道:“从去岁六月辽阳一别至今,尚不到年余,安正使的变化如此之大,竟然做了我大金国的礼部尚书。”

安维轩只应道:“陛下强行扣留安某,安某又能如何。”

神棍?预言的萨满?智者?

完颜乌禄很难将安维轩归类于自己曾经见过的任何一类人,思虑片刻才问道:“本王实想不通,纵是安正使身为南朝使节,纵是此前与郎主有些交情,也不致于能得到尚书高位。”

此前曾在乌禄面前表现过神棍的一面,安维轩只得再次装做神鬼莫测,只说道:“安某也是随波逐流,尽人之事,听天由命罢了。”

说到这里,安维轩说明自己来意,并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安某此次来,是转交王妃生前托安某交与王爷的书信,只因安某此前一直在会宁府中,无暇南顾,故而拖延至今交与王爷。”

死者为大。说完,安维轩用双手将书信递与乌禄。

“这是王妃在死前托安正使交与本王的?”

听言,乌禄的声音颤抖了起来,向形攸然立起,只将安维轩手中的书信拿了过来,展开念读。

“这是王妃的笔迹,要王记得清楚……”

不过片刻,乌禄眼中泪水己经夺眶而出,哽噎难言。

只见乌禄反复看着信笺,泪流满面,安维轩不得不提醒道:“王爷看过书信还是烧掉罢,实不相瞒,王妃在将这封书信教安某转交与王爷前,只有信笺没有信封,信上内容安某细看过,若王爷保留稍有不慎外汇,难免不会成为王爷谋反的证据,后果不堪预料。”

拭去脸上泪水,乌禄只说道:“这是王妃的遗物,本王不敢损毁。”

安维轩只问道:“去岁年底,接替王爷成为东京留守的芮王完颜亨,被家奴诬告谋反一事还历历在目,王爷不引以为戒么?”

听得安维轩言语,完颜亮心底不由一惊,一双眼瞳注视着安维轩,缓缓说道:“本王不认为安正使是个坏人,但安正使身为南人,所做每件事的用意,教本王不得不怀疑安正使的动机了。”

为了继续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安维轩只说道:“世间的好坏,不一定因人的品质而言,只因立场而定;至于王爷如何看待安某,那是王爷自己的事情,安某并不在意,今日安某将王妃托负与安某的事情办成了,也便告辞了。”

说完,安维轩起身告辞。

完颜乌禄起身相送。

……

今岁是完颜亮登基之后的第一次科举开考,礼部有着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没有像其它五部那般,伴着完颜亮同行,而是先行将整体机构迁到了燕京,

虽然受迁都的影响极大,但礼部还是要尽量要做到尽善尽美。

毕竟燕京曾是辽国的南京,一应设施也颇为完整,虽然经过金人掠夺,但硬件设施仍在,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战后恢复,自然能容下礼部机构与设下的考场。

正因为受到迁都的影响,所有人都不看好今岁科举,甚至认为以完颜亮的苛刻,一个不慎为安维轩引来祸事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金国的科举,安维轩在迁往燕京的路上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当然,大体上还是按是着南宋的现行科举制度上依葫芦画瓢。但安维轩又有创新之处,根据后世的考试经验,按地域不同与民‘族’不同还有各地士子受教育水平不同,分别设立了南地(北宋旧地)汉卷、燕幽汉卷,契丹、女真、奚人、渤海卷。

事实上这种考法在金国初立时便实行过,只是很毛糙不够细化。而后便是在后世的明代,在立国之妆也曾发生过南北榜事件,以致于后来明朝甚至因为南北中各地受教育水平不同,更是分成了南北中三榜,所以安维轩也直接来了个三榜制。

论科举水平,燕幽汉人的读书水平肯定比不过北宋故地,而契丹、女真、奚人各族中读书人少,能读好书的更少,真要是采取公平科举,这四族基本榜上无名,连甚至北地汉人能上榜者也是寥寥,北宋旧地读书人必定成为屠榜的存在。

所以安维轩采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颇有些和稀泥的味道,只为了各方面都能满意而己。

事实上,做官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就是能让上级满意,所以这方面还是务实的。

当然,这种方法也很令燕幽人氏与四族读书人也满意,结局自然也就是皆大欢喜,无论是北宋旧地还是燕幽,还有女真各族,各方都榜上有名,俱没有丢面子,都觉得科举很是公平。

迁都耽搁了时间,又经过一番准备,直到天气凉爽下来的八月初才正式举行科考,八月中旬放榜。

因为完颜亮此时不在燕京府,经安维轩提议,决定最后名次的殿试考题由完颜亮亲笔写好,铅锡封印后着武官领重兵护卫还有御史临视,押运到燕京府,于殿试当日在众目睽睽之下,更在御史还有燕京府一干重臣的目光,由安维轩亲自开启发放试题,可谓是公正到了极点。

就在各方俱都赞叹安维轩讨巧之际,完颜亮对安维轩也谕以嘉奖。

这年七月十日,发生件不大不小的事,有关于完颜亮私德的。

正所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完颜亮为了能与唐括定哥的私情维系的长久,威胁唐括定哥不杀掉自家丈夫完颜乌代,就族灭其的全家。听了这话的唐括定哥傻了眼,于慌乱中搪塞说:儿子完颜乌荅常侍奉在完颜乌代身边,自己没有机会下手。

此时完颜亮正停住在山西的绵山,于是完颜亮立即将完颜乌荅召入宫中,升为符宝祇侯,职责是御宝及金银等牌。此时的唐括定哥再也没有什么借口中,趁着完颜乌代醉酒时,命令家奴葛鲁、葛温勒死了完颜乌代。

听闻完颜乌代死了,完颜亮假装悲伤,厚葬了他。只不过,没过几日,就将唐括定哥纳入了宫里。

纸里包不住火,纳唐括定哥入宫这般大的事情自是瞒不过世人,但又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完颜亮,只成了一桩吃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