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南宋版三考五拟

第17章南宋版三考五拟

“贤弟可曾听过前朝有‘历数东墙皇榜上,袁州进士半江西。’之说,还有本朝‘一门三进士,朝士半江西’之语?”见安维轩不解,肖英宣问道。

“江西人读书这么厉害?”安维轩惊讶。

“何止是厉害,简直就是能左右朝堂。”一旁的唐秀才跟着说道,又细数道:“本朝至绍兴天子未曾迁都临安前,我朝在以开封为都一百六十五载,江西出了几近三千名进士,本朝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诸位相公皆是出于江右,更不要说江右文人于文坛上的建树,江右文风之盛,天下无出其右。”

“我江浙……”安维轩惊道。

“我江浙虽盛文风,但有江右珠玉在前,底气未免显生不足了些。”不等安维轩将话说完,陈英宣坦言道。

南宋时的江浙不似后世学霸倍出,在封建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时代,位于江右的江西才是学霸盛产地,自唐末到明代中叶,江西文风之鼎盛堪称独步华夏,直到有明中叶以后江浙学子才可以并驾比肩。

所以位于江左的江浙等地学子在江右学子面前,真还没有什么底气。

说到此处,肖英宣开门见山道:“实话与贤弟说罢,近日有江右学子来我平江府游历,我平江士子免不得要交际应酬一番,虽说是宴饮欢娱增近友情,却免不得会谈诗论赋讨论经义,好胜心使然双方必会争个长短较个高下,我平江学子自是不想输人一筹,免得被江右人讥讽江左无人,所以请贤弟前去助拳……”

安维轩哑然失笑道:“二位前辈怕是太抬举晚辈了,晚辈这点学识如何能与二位前辈助拳。”

唐秀才摆手说道:“我二人来请贤弟助拳,自是看中了贤弟的擅长之处。”

“唐兄所言甚是,与那江右士子谈诗论赋比试墨义,自是不需用安贤弟出面……”肖英宣说道,随即话音一转:“安贤弟只需当做一支奇兵便可。”

“奇兵?”安维轩不解。

肖英宣微微一笑,眼中露出狡黠之色:“江右文风鼎盛,士子们多是诗书传家,讨论诗词经赋、墨义,他们或许可略胜一筹,若论这歌么怕是他们拍马也不及安贤弟一二。”

“几日前我与肖兄可是亲眼所见,贤弟不过离席一两刻的时间便得佳作,让那茉莉姑娘红至极也,一曲茉莉花现下在吴中是人人传唱,想有安贤弟这支奇兵在,定能将那江右人士掀于马下。”唐秀才知道。

在旁边听了半响的安郎中不禁摇头:“说来说去,还是我江左文风不昌!”

听安郎中言,肖英宣、唐练二人不由赧颜。

“二位还是请回罢,这个忙我儿实是帮不得!”就在这时,安郎中摆手道。

“安先生……”听安郎中言,肖英宣二人不由焦急。

“二位秀才公识多见广学业有成,又己成家立业,心性坚韧实非我这儿所能企及。”安郎中开口,细说原由道:“一来我儿现下正当是苦读用功之际,学业实耽误不得;二者名利场中有颇多**,我儿尚且年少见识不丰,出入酒肆伎家,难免不会迷恋声色影响用功,误入迷岐途。”

在肖英宣、唐练二人看来,安郎中拒绝的理由很充分,自家儿子尚且年幼,去不得勾栏烟花之地,既影响学业又会影响到心理与生理。

但面对江右学子,若少了安维轩这支计划中的奇兵,平江府这些士子怕是真讨不得什么便宜。

唐秀才忙保证道:“安先生大可放心,此次交际应酬结束,在下便亲自送安贤弟回来,绝不留连风月。”

“至于安贤弟进学上进,吾有事半功倍之法,今不吝传与安贤弟。”肖英宣也是急忙说道,随即吩咐随在身后的仆从:“你且去家中,取我书案上平日常读的那几本书来与安郎中过目。”

那仆伇听了忙按主人吩咐行事。

不多时,那肖家仆伇去而复复,怀里揣着几本书,似做贼一般。

接过仆伇递来的书籍,肖英宣送到安郎中面前,笑道:“安先生请看,有这几本书,安贤弟考取功名定会事半功倍!”

接过略看封面,安郎中念道:“《决科要机》、《精骑》、《宋贤文集》、《圣宋文选》、《新雕圣宋文海》……”

略做翻看,安郎中原本紧绷的面容立时放松几分,眉眼中也现出几分笑意。

“日后在下若遇到此类书籍,必再立安贤弟多捎带一份。”见安郎中眉眼中现出喜色,肖英宣又说道:“这些书籍为我朝官府所禁,却是士子进学的不二法门,江右诗书人家所藏此类书籍更是不知凡几,只是先生不能张扬,若为官府所知免不得会生出些麻烦。”

唐秀才亦是说道:“有此事半功倍之法,先生可放心安贤弟与我等同行?”

“二位用心了!”收起书籍,安郎中向二人拱了拱手,又看向自家儿子:“此次你随二位前辈前去,要少说多问,以长见识为主,一不可妄自菲薄二不得妄自尊大,明白否?”

安维轩不由愕然,不过片刻的光景自家父亲便改了主意,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凭几本书便改了决定。安维轩立时明白显然这几本书有着很大的分量。

之前还一再推脱的安郎中之所以改变主意,还要从古代科举考试说起。

科举正式确立于隋唐,至清末废除前后绵延一千三百余年,其取士之法历朝历代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经史,二文艺,三时务。

经史,以“帖经”、“墨义”为主要的考试形式,所谓的“帖经”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古文填空,“墨义”就是古文字词句翻译加理解。二者都是考死记硬背的功夫,好好背就能过。

所有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人将其中知识要点汇录成集,便是这《决机要科》与《精骑》。

王安石于熙宁变法之前,宋代科举有一科目是考诗赋的,有着浓浓的文艺范,相当于后世的命题作文,不仅要严格切题,还要严格切格律与声韵,再惊才绝艳也不能随意发挥。所以有专业人士出了部《礼部韵略》,用来指导学子应试作文,多背范文,为了押韵好好练习拼音就是。

除经史、文艺外,科举的另一个科目就是时务,也称为“策”与策论。用后世的语言解释,这“策”就是古代版的论文答辩。相对于前二者,策论是有很大难度的。

科举策试,有可能以当今天子正在苦恼的国家大事为题,也可能是以主考官摘取某经某中的一句半句该作何解,也可能是问考生对当时的时事热点,社会新闻有什么看法。

甚至可以说时事政治,全看三观。

作为学霸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大方出版精心整理的考试心得-《策林》,为在策海中苦苦挣扎的学子们照亮了道路。这本《策林》等同于现代的状元笔记了,相当于现代莘莘学子苦刷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白大诗人也可以被视作古代版的王后雄。

有人总结了科举考试工的精髓不过是“将累举程文读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将历次考试的优秀文章即时文读熟,结合题意模仿时文作答即可。

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似《策林》这类的教辅书籍更加普及。如《宋贤文集》、《圣宋文选》、《新雕圣宋文海》、《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等等。

由于教辅书的出现,导致学子们的学习重心从研读经史、钻研学问转移一背诵并默写时文,这显然与朝廷选才取士的初哀大相径庭。对此,家天下的君王们很不高兴,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凡一发现即收缴焚毁处以重罚。对此书商、学子们也是瑟瑟发抖,使得这类教辅书显得十分稀罕。

正因如此,这几本书肖英宣送的是偷偷摸摸,安郎中收的也是偷偷摸摸,态度更是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安郎中虽然是个开药堂的郎中,但在郎中的前面还有商人二字。

见得了安郎中许可,肖英宣言道:“安贤弟,到那日宴请江右学子,你只需效仿前次于席间即兴作上一曲,席间教女伎演奏,既不坠了我江左学子的名头,也好教那江右学子涨涨见识,免的目中无人。”

提及歌伎,安维轩不由想起几日前之事,言道:“不知席间奏乐的女伎来自何处,可否召来几个红袖招的女伎?”

“安贤弟也知道红袖招?”唐秀才神情微惊,旋即面色有些为难的说道:“红袖招的歌伎出堂很贵……”

“不妨,晚辈曾欠下红袖招伎家妈妈一个大人情,正好借了这个机会将人情还了。”安维轩说道,顿了顿接着说道:“这红袖招,还是晚辈亲自走上一趟罢。”

“那最好不过了。”听言,唐秀才心喜,安维轩若请得动那红袖招的女伎,怕是能省下许多钱财。

“既然如是,那便与贤弟定下时间了,六月十六丽景楼。”见安维轩应允,肖英宣言道,随即与唐秀才告辞。

临行至安家门口,肖英宣又与安维轩叮嘱道:“距六月十六还有数日,望安贤弟多做准备,至时好教那江右士子大吃一惊。”

“请二位前辈放心,晚辈定不负所托。”安维轩将二人送到门外,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