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筑城

第17章 筑城

土木营的士兵们迅速在城兰关内的广场上完成集合,站在队伍的中间,看着这些战友,孙立德感觉很失望,整个土木营的士兵从打扮和装束上来看,与其说这些人是士兵,还不如说是武装平民,甚至战斗意志还不如那些流民。

每一个人都警惕的观察着身边的战友,眼神极为锐利。看来李长松说的没错,土木营的士兵很不团结,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战友的违纪行为,同时防止别人打探自己。

孙立德暗暗提醒自己要小心,这些战友根本靠不住。

各个队长集结好自己的队伍,来到营长面前,汇报情况,营长简单检阅之后,下达了工作命令。

土木营的三个小队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城兰关的仓库区。

城兰关的仓库区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粮食区、武库区和材料区。

土木营的目的地正是材料区。

在各个队长的带领下,三个小队依次进入仓库取建筑材料。

材料区内有很多材料,石头、铁、木头、水泥等等。

按照营长的指示,孙立德的小队负责搬运石头。

所有的石材都是未加工的原石,大部分的石材形状极度不规则,身后的战友不停的推搡自己,孙立德放弃寻找形状规则石材的想法,随手搬起一块大石走出了材料区。

搬着石头紧跟着前方的战友,孙立德顺着楼梯登上了城墙。

城兰关建在山上,带着石料翻山会消耗更多的力气,相比较而言,从城墙上走,不仅路途平坦,还能避开山林草木。

城墙借助山的地势,山的位置越高,城墙的高度越矮。

尽管大敌当前,守墙士兵对于北方的大月人并没有产生多少警戒心。

不仅值守士兵极少,守墙士兵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孙立德至少看见有三名士兵沉沉欲睡,甚至有两人直接解下了身上的轻甲,坐在地上休息。

孙立德开始假设,设想自己是大月人的指挥官,会采用何种攻城方法。

脑子里在想事,脚下的步伐难免就放慢了,孙立德的脚步一慢,身后的人跟上来了。

这个人用身体撞了孙立德一下,怒骂道:“你想死,别拉着老子一起,按照军规,延缓队伍行军速度的统统要受罚。”

孙立德回头看了一下,呵斥自己的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

孙立德微微点头,表示了歉意。收回了思绪,加快了步伐。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城墙的尽头,排着队将搬运的石材从身上卸下,堆放在了城墙上。

孙立德打量起这一块断墙,城墙的整个结构都是实心结构,唯一能够通行士兵的只有城墙的顶部,如果想要进攻这段城墙只能借助云梯和飞爪。

不仅是防御作用突出,孙立德还发现了城墙的运兵作用。

农耕民族无法有效回击游牧民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游牧民族多骑兵,部队机动性强。倘若农耕民族兵力占优势,游牧民族会直接利用他们的机动性,迂回作战。倘若农耕民族兵力不足,游牧民族又可以利用他们的机动性,将这小股兵力吃掉。

农耕民族固然有军纪严明和兵员众多优点,却很难将这些优点转化成优势。

修建长城的意义就在于这里,通过长城,限制了敌人的机动性,增强了己方的机动性。

长城的最大缺陷在于费用,修建长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汉国立国五十多年,却仅仅在西北边境修筑了一小段城墙。

将思绪从城墙上收了回来。同样的石材,孙立德还得再搬三次,任务才能算完成。

孙立德沉下心去,长时间干这种繁重枯燥的体力活,自己将没有时间精力学习兵法和枪法。

有一瞬间,孙立德甚至有些后悔,或许自己应该跟花云一起走。

后悔只是一瞬间的事,理性告诉自己,选择本身没有错,孙立德需要的是自由,连李长松都能坚持一年,自己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当天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很简单,就是运输石料,纯粹的体力活没有任何技术。

接下来的几天里,孙立德不断地重复搬材料、筑城的工作。

孙立德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筑城上,久而久之对筑城反而有了一定的研究。包括如何选材,如何加固,哪些位置容易出现破绽,哪些自然环境可以利用等等。

这种筑城的工作一连持续了三天,孙立德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在生活中学会了很多筑城知识。

二月六日,孙立德还在睡梦中,城兰关内敲响了集结鼓。

迅速从**坐起,抓起外衣披在身上便急匆匆跑到了广场,三通集结鼓之后仍未到集结点的士兵将被斩首。

此刻广场已经集了大量士兵。

孙立德的形象不是最丢人的,很多士兵光着身子就出来了。

三通鼓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所有没在规定时间内赶到广场列队的士兵都被锐士营士兵拦在了队列之外。

孙立德迅速穿好衣服,朝着广场中间的检阅台看去,一身铁甲的杨子平此刻正面沉似水,不知道在想什么。

迟到的士兵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五十人,倘若杨子平真的将这些迟到的士兵全部就地正法,整支城兰关的军事力量都会受到极大的削弱。

杨子平的声音很快响起,和孙立德想的一样,他没有对这种规模的士兵执行军法,只是将这些迟到的士兵统统编入了土木营,随后从锐士营中选拔了两个人成为土木营新兵的两个队长。

杨子平紧接着宣布了镇北将军刘翼传达的最新指令,两天之前,大月人发动了夜袭,清马城被攻破了,据称敌军仍在南下,似乎准备进攻郡城漠杨城,刘翼要求长城守军和北境卫戍部队前往清马城北部的升龙岗集结,伺机重新夺回城池。

传达完上级指令后,杨子平在检阅台上连续发布了几条人事调整的军令。

军令内容很简单,土木营的全队,战士营的四个队,勇士营的五个队和锐士营都在此次出兵的安排之上,由杨子平亲自率领。

留守城兰关的任务由战士营营长孙大千负责,孙大千下辖兵力为一个满编的战士营小队,和三个不满编的勇士营小队。

后勤保障依旧由土木营负责。

任务分配完成后,土木营士兵前往仓库区取粮,勇士营和战士营的战兵紧跟其后,前往武库取武器和甲衣。

工作完成之后,部队穿过关卡,朝着升龙岗的方向开拔。

大月骑兵在汉国北境如同出入无人之境,行军路上,众人已经遭遇了好几支小股的骑兵,杨子平的军队没有马,弓箭也少,所以没有对敌人发动攻击。

大月人同样不敢接近这支装备精良长城军,双方保持了安全距离,一方进另一方退,双方朝着升龙岗的方向走了过去。

随着不断接近升龙岗,游牧人的骑兵数量也开始不多聚集,很快增加到了百人之多。

大月人甚至对长城守军发动了一次试探攻击。

十名草原骑兵在一名骑将的带领之下对着这支长城军发动了冲锋。

游牧人的这次攻击和自杀没有两样,锐士营的战士都是神射手,在他们的齐射之下,领队骑将当场被射死,这十名士兵也伤亡大半,只有两名士兵逃脱。

遭受到如此打击,其他游牧骑兵非但没有撤退,反而重新集结,使用环形骑射阵对长城守卫军进行射击。

杨子平似乎早就料到敌人会采用这种阵法,提前变更了阵型,持盾的勇士营战兵成为队伍的前军。

铁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克兰草原缺铁,大月人几乎没有重箭,都使用轻箭,甚至为了节省铁器还制造了一批骨箭。

勇士营的圆盾和轻甲可以将这些劣质弓箭伤害减少到最低,将伤亡数减到最少。

对射了几波,大月人骑兵无甲,在锐士营的射击下,损失惨重。

敌军迅速解除环形骑射阵,退后了一段距离。

孙立德的土木营既没有甲衣,又没有武器,位于队伍的最后方,不需要承受军事压力,所以孙立德可以腾出时间,集中精力,仔细观察战局。

敌方骑兵没有兵力优势,没有武器优势,在这场小规模的接触战中,不仅无法对己方进行大规模杀伤,反而自身损失惨重,这股大月骑兵韧性却很强,死战不退,坚持在一线。

孙立德推测这支部队不是来求战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拖住自己这支部队。

想明白这一点,孙立德来到小队长身边,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小队长听完后却不以为意,反而喝退孙立德,让他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要多管闲事。

孙立德认为自己的分析没有问题,便主动脱离队伍,朝着杨子平的方向走了过去。

身后的小队长立即追了上来,孙立德没有搭理他,继续朝着杨营官处走去。

孙立德的态度激怒了这个小队长,小队长拔出手中的刀,朝着孙立德的后背砍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