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作者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联系并分析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十四大确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宣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阐明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历史任务和指导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一、重视学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

早在5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工作搞不好,关系重大……学校是教育机构,在学校里是宣传教育第一。学校里的任何工作,包括党、团、行政工作都必须注意这一点”(《邓小平同志论教育》第1~2页《党要过问学校教育工作》)。小平同志在《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讲话》中指出:“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同时要求“青年应当努力学习”,要求青年要学习和掌握科学和技术,重视马列主义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四有”人才的较早论述。

进入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小平同志在思考我国的发展战略时指出:“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的着眼于下一个世纪”。“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9页)。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小平同志于1980年明确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同上)。后来又多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既反对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空谈政治的“左”做法,又反对了离开正确的政治方向片面追求文化知识的错误主张。这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根本要求,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

在思想教育方面,邓小平同志曾把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等倾向概括为“精神污染”,指出它“足以祸国殃民”的严重地步。几次谈到“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也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十年来教育存在某些失误提出的严肃批评,也是对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一个深沉的思考。那就是为了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使我们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关键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搞好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搞好

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好党的干部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所以,高等学校在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工程中,同样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前提下,去提高教育质量。勿庸置疑,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和关于培养“四有”人才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论述,给我们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联系当前实际、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行为表现基本现状

1.当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一方面,政治上比较稳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仍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另一方面,思想趋于活跃。在文学文化方面,在经历了西方文化和哲学思潮降温过程之后,港台文化经历了一个比较热的时期。当前,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还有一定的市场。流行音乐歌曲和录相片盛行。在课余活动方面,当前大学生在课外文体活动和业余文化生活很是活跃和丰富多彩。玩风、恋爱风比较盛行。许多学生宿舍里已经集体凑钱买音响设备和电视机,学生课余在宿舍下棋、打扑克、听音乐、看电视,可谓五花八门,课外体育各项球类比赛一个接着一个,发展到中午也自行开展比赛的地步。所谓“踢球诚可贵,OK价更高,若是邀跳舞,两者皆可抛”。就是这部分学生对娱乐与交友及恋爱之间关系的最好表白。当然,这种现象只是少数,不能代表学生的主流,但若不加以引导、规范和管理,任其发展和蔓延,必将对其本人的学业和良好学风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2.价值观念发生明显变化,行为上注重实际和倾向于务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上各种现象的出现与冲击,人们应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调节手段以及作为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这在学校的工作,教学、学习与生活中也日益显现出来。如校内各种有偿服务、推销经营、校外各种兼职工作、托人办事请客送礼,一定程度上是价值观念变化的反映。目前,观念的进步与变革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因此而导致的道德素质下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超前消费现象是要批判和抵制的。另外,理想主义和理想化的事物已逐渐被务实的思想和行为所代替。如:在谈及上大学的目的时,回答是为了将来对社会有用,同时也使自己有所作为或对将来的发展和前途有好处,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共识。又如,在毕业分配和工作单位选择上,大学生所表现的各种务实的观点和行为等等,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对理想化和理想主义的事物已经不感兴趣,并在行为上趋于务实,但另一方面又掩盖了不少大学生实用主义思想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以及缺乏远大理想的志向。

3.学风出现了回归的趋势

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指1995年)以来,学风出现了好转的趋势。由于经商热、兼职热的相对降温,学院各种教学措施和教育管理的加强,用学籍条例管理和处理,严肃考场纪律和严格教风及纪律这些措施去要求和导向学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许多学生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适应大学学习与课余生活的节奏,厌学风和混文凭现象得到收敛和遏制。学生违纪行为相对减少:如1993年作者当时工作所在的广西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在校生

395人,各种程度不同的学生违纪20人次,而1994年该系在校生达520人,各种不同的学生违纪10人次。但由于部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水平不高,法纪观念不强,各种违纪现象还在一定范围、不同程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时有发生。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大学社的思想和行为的种种表现,是一定社会现象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不断建设并需要反复加强的长期过程。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同时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进行的。基于上述的认识,作者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能忽视

整个大学期间,要像抓教学质量提高那样去抓好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除了充分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教育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外,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国情与形势教育、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法纪教育等内容、贯穿在不同年级的班会与党团生活、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文明宿舍建设,课外活动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探索并制定高校学生日常德育大纲和分布教育实施计划,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2.思想教育要与相应的管理制度相结合,要加大管理和纪律处理的力度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对于部分后进的学生,光靠单纯的思想教育活动而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纪律做保证是不够的。纠正不良风气,刹玩风和恋爱风中的不文明行为,同样需要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和文明守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对于学校中的个别学生是要开除的,学校要有开除学籍这个武器,没有这武器不行,开除几个坏学生就可以教育和挽救一批学生”(《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09页)。事实正是如此,没有法制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

3.树立齐抓共管、干部教师一道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风气,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教育教学育人的高度来认识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决定了教书必须同时也必然育人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及业务素质,依靠并要求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同时,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并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将使学校培养人的机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财、物力投入,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增加思想政治工作工作人、财、物力的投入,有计划地培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素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硬软件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注:本文原作发表于《广西高教研究》1994年第四期,1996年4月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卷全文收录转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