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

北京进入了最美的季节。九月末的北京一派深秋的景象,红叶如火,金菊绽蕊。天安门广场上布置一新,鲜花盛开,彩旗高挂。

35周年的国庆就要到了。国庆到来之前,还有一个喜庆的日子,提前掀起了全国人民庆祝的**。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草签仪式。

草签仪式在人民大会堂的西大厅举行。上午9时刚过,上百名中外记者就进入了会场。其中的几十名香港记者更是快人一步,抢占了有利的拍照位置。

会场中央有一张铺着墨绿台布的长桌,中央插着中英两国国旗。《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文本用红色绒布套着摆放在桌面上。正对着长桌的墙上挂着一幅“松柏长青”的巨型壁画,画面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记者们紧张地调试着手中的摄影机、录音机,做最后的检查。

草签仪式的消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此时,在香港各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里,人们都聚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草签仪式的开始。

在平素热闹的鸭寮街,原本充斥着流行歌曲的街道上,此时也回响着草签现场直播的声音。

9时55分,中国方面出席签字仪式的代表周南、姚广等25人进入会场。稍后,英国方面的签字代表伊文思、尤德、麦若彬等人也走了进来。

双方人员热情的握手后,周南和伊文思分别坐在长桌的左右两方,桌后分三排站着几十名中英官员。

时钟终于指向了10时整。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了。

在凝聚着千万人目光的长桌前,周南和伊文思神态庄重地坐了下来。他们拿起签字笔,先后在三份协议文本上签字盖章。

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却意义重大。它既是宣告经受百年屈辱的香港即将脱离殖民统治,又见证着中国人民的自强和新生。这一刹那,整个会场被瞬间亮起的闪光灯照得如同白昼,历史永远被定格在这一刻。

签字仪式结束,周南和伊文思起立交换文本,会场内的掌声经久不息。中英两国代表团的成员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两年的漫长谈判,他们是对手,却也成了相熟的朋友。此刻,卸下了各自担负的使命,他们终于不负众望。

周南举起酒杯,代表中国代表团致辞:“我们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虽然今天只是协议草签,还要依照各自的法律程序进行审议,并于今年年底前正式签署。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在一起迈过了决定性的路程。”

接下来,伊文思也代表英国谈判代表团,对中国代表团表示由衷的祝贺。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港督尤德显得举足轻重。他一场不落地参与了历时14个月的谈判。在参加完草签仪式后,匆忙赶回香港。当晚,尤德在香港立法局召开特别会议,仔细向与会人士介绍了中英协议。

尤德强调说:“凡是协议各款涉及到的所有人,也许不会对这份协议感到满意,但没有任何一项协议会使人人都感到满意。在过去两年的秘密谈判中,我们在一直审慎地注意着并充分考虑香港人的看法。”

尤德说这些话是有深意的。英国政府一直担心中英签订协议后,会引发香港人心浮动。实际上之前的**一直是港英政府暗中授意的,但现在他们反而害怕香港民众再起波澜。

事实证明,英国政府完全是杞人忧天。中英协议签订后,香港股市在经历了数日低迷后,转头急升,恒生指数重新突破1000大关,创下5月份以来最高纪录。

为了尽早读到中英协议草案的内容,大批香港居民冒着小雨在报刊亭外排起了长队。在湾仔政务处门口,数以千计的市民围着轩尼诗道一直排到菲林明道。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安排通宵发放协议资料,但入夜不久资料就告罄了,许多市民失望而归。

香港记者四处收集着市民对草签协议的看法,发现原来人们心中早有定论。

“这协议再好不过了。我相信中国所采取的行动,也就是香港人准备采取的行动。”这是一位家庭主妇说的。

“我相信,中英协议草签后,有助于香港市民对房地产市场恢复信心。”这是一位房地产商。

“我们可以安心上班了。事情已经清楚了,不用为前途担心了,继续服务市民就好。”这是一位公务员。

香港的稳定也让英国政府松了一口气。正在香港访问的一位国会议员走上街头。他通告英国

政府,亲眼看到了香港的稳定和市民对回归欢迎态度。

英国国内,对于一向闹分裂的政界来说,竟然出乎意料地普遍表现出对中英协议的欢迎。9月26日,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的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代表官方做出了最后回应:“对于香港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地协议。这个协议是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它不仅是一份详尽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协议,更是一份符合中英双方利益的协议,这也是我们支持这个协议的真正原因。”

同样的,在北京,草签仪式刚刚结束,记者们就冲出人民大会堂,来到旁边的天安门广场上,对群众进行采访。

一群大学生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我们高兴,我们自豪,我们为是中国人自豪。”

一位外地游客说:“我今天有两件喜事,一是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偿了自己的心愿。二是香港要回来了,偿了中国人民的心愿。”

一位沉稳的退休干部说:“我想,英国人将香港还给我们是大势所趋,香港永远是中国的。”

中国政府也在适当的时间表达了对中英协议的期待。

10月2日,中国政府总理在接见香港政界知名人士访问团时表示,中英协议是世界现代史的一件大事,中英政府采取互谅互让的态度是这个协议签订的基础,也是日后执行香港回归进程的基础。

10月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邓小平风趣地说:“我希望能活到1997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现在有些人担心我们这些人不在了,政策会变。我要感谢大家对我们这些老头子的信任。我要说,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五十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那时还会小里小气地处理问题吗?”

会场内一片笑声,邓小平看着港澳同胞代表,深切地提出他的期望:“希望你们转告香港500万人民,站在民族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为1997年政权顺利移交做贡献。”

香港一直是东亚璀璨的明珠,却从未像现在一样接受来自全世界的炙热目光。出乎意料的平静让很多人欣喜,却也少不了别有用心之人的叹息。很快,全世界的新闻记者又寻找到了新的焦点: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哪一天正式签字?

英国外交部、首相官邸统一对外口径,协议肯定在1984年年底前签字,但拒绝透露具体日期。

倒是撒切尔夫人对英国政府的遮遮掩掩感到不满,她对媒体表示希望尽快和中国政府签字。

可惜,讲究绅士风度的英国人没有看出撒切尔夫人的心思。作为一名果断的政治家,撒切尔夫人敏锐地意识到香港回归后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中英协议草签后,外国企业在香港的投资不减反增。企业家们都是精明的,既然中国政府明确表示香港地位不会改变,那为什么不趁早占领阵地呢?协议中提到的特惠关税、通货交换、自由港地位,这些对于投资者来说无一不具有不能抗拒的诱惑力。

这个时候就看出各个国家之间的精明程度了。美国和日本当仁不让,率先出手。

美国花旗银行当即宣布在香港成立数家贸易公司。

日本某建筑公司宣布投资在香港修建一栋25层商业中心,开办香港最大百货公司。

没敢等撒切尔夫人的怒气表现出来,醒过来的英国人急忙从香港电话公司购买了2.5亿美元的股票,总算在这场全球轰动的投资战中抢到了一席之地。

撒切尔夫人并不满足,她通知政府迅速安排前往中国访问的事宜。她打算和中国政府谈谈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修建工程。法国人已经将核设施安装的工程抢走了,她一定要让英国电气公司把非核部分的设备包下来,这也是一笔数亿美元的生意啊。

前往北京的日期终于近了。在撒切尔还未启程之前,中国政府就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表示,中方将隆重、热情地接待以英国首相为首的英国客人。

事实上,由来自香港政府、工商界、劳工界、法律界等101名代表组成的观礼团,在12月18日就已经乘机飞往北京。这一天,天安门前早早就悬挂了中英两国国旗,长安街上彩旗飘舞,中国人民将以最高规格欢迎远来的客人,真正友好的客人。

同样,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登机前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她说:“我相信,这一协议将受到尊重,我们双方都有义务,我们通过总理级来签署就表明中国同联合王国都会对香港将来保持现在的生活

方式承担义务。”

飞机跨越了九个时区的阻隔,北京时间晚8时30分,撒切尔夫人的专机降落在首都机场。

优雅的国宾车队将撒切尔夫人送入了钓鱼台国宾馆,她又住进了熟悉的12号楼。这一晚,撒切尔夫人睡得很香甜。

19日上午,撒切尔夫人在港督尤德、首席谈判代表伊文思、外交大臣杰弗里·豪、驻华大使柯利达的陪同下,参加了中国政府总理主持的欢迎仪式。

这一天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凑。离开人民大会堂,撒切尔夫人又赶回钓鱼台会见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

冬日的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撒切尔夫人和李先念主席的会面也很愉快。

李先念主席颇有感慨地说:“每天世界上都会有很多麻烦,但不论有多麻烦,只要坐下来谈判,总是可以解决的。”

撒切尔夫人赞同道:“谈判是必要的,只要有耐心和相互信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午宴过会,撒切尔夫人又赶到中南海,会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结束时,胡耀邦送了两件礼物给撒切尔夫人,一件是新出版的中文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另一件是最新出版的英华大辞典。

胡耀邦告诉撒切尔夫人,现在中国有5000多万人在学习英语,中英两国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

撒切尔夫人再一次感到中国领导人对中英协议的重视和自豪,她幽默地回答:“看来我们也要有更多的人学习中文才好。”

这场穿梭式的会谈以邓小平的最后出场作为终点。撒切尔夫人又一次见到了这位让她敬佩的老人。这次会谈是轻松愉快的。知道撒切尔夫人的下一站是访问美国,邓小平请她转达对里根总统的问候,并祝贺他竞选胜出,连任美国总统。

为中美领导人充当架构友谊桥梁的使者,撒切尔夫人顿觉自己身价倍增。

冬天的北京天黑得很早,随着太阳的西沉,璀璨的灯光重新照亮了这个万众瞩目的城市。当晚17时30分,中英联合声明的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0亿中国人和500万香港居民通过电视直播见证着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西大厅,长桌上静静摆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文本。中国国家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在本国国旗一侧入座。邓小平、李先念及其他与会人员分列站在桌后。

赵紫阳和撒切尔夫人用当时著名的国产英雄钢笔,代表本国政府郑重在联合声明上签字盖章,然后二人起身微笑握手,交换文件,并再次握手。

这一刹那,照相机快门按动的声音甚至压过了潮水般的掌声,现场的200多名中外记者唯恐遗漏这见证历史的时刻。

中英两国领导人随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赵紫阳说:“我们完成了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任务。确保中英联合声明不受干扰地全面实施,符合中英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中国政府愿继续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同英国一道,力促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也希望广大香港同胞和各界人士同心协力,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做贡献。”

撒切尔夫人说:“中英协议的签订是香港这块土地生活中的里程碑,是中英关系进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国际外交史的里程碑。我保证,英国政府将在它的权利范围内尽力使这一协议成功地贯彻执行。我要高度赞扬中国领导人及参加中英谈判的中方官员,你们所表现出的非凡眼光和远见,值得我们钦佩。”

赵紫阳和撒切尔夫人讲话一结束,全场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邓小平、李先念笑容满面地走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热烈祝贺中英双方完成了一件影响深远、具有历史的大事。出席签字仪式的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姬鹏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和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其他英国贵宾以及应邀专程来京观礼的101位香港各界人士,也热烈鼓掌,相互碰杯,祝贺之声经久不息。

在场的中国人脸上带着满满的笑容,这是胜利的笑容,自豪的笑容,自信的笑容。近一个世纪以来,爱国志士空有一腔热血,面对侵略者却无能为力。今天,我们有自强自立的祖国作为后盾,一洗百年耻辱,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至此,中英两国关于香港主权问题已无争议,香港回归已成定局。这段纷纷扬扬的百年公案,终于尘埃落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