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苦难的童年

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

提到兰考,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焦裕禄。上世纪60年代,这个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焦裕禄,其实是位历经磨难、情深意长的山东汉子。人们只对他在兰考的事迹烂熟于心,却没有深刻地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本章介绍了焦裕禄从童年到成年的生活轨迹,看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

苦难的童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战乱四起、烽火连天,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山东省是军阀争权夺利的重点省份,而其中的博山因地处南北交通要塞更是被闹得鸡犬不宁、暗无天日。博山人民生活在兵荒马乱之中,苦不堪言。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官也征,军也捐,巧加名目记不全;盖着锅,不冒烟,不纳捐税用绳栓。又抓丁,又要钱,南军北军一样残;暗是匪,明是官,兵灾匪患紧相连。

博山位于鲁中山区的北部,古称“颜神”,隶属于山东淄博市,是山东半岛的重镇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为县,现为淄博市的一个区。它北邻般阳故地,南接沂蒙之野,东望青州旧郡,西通泰莱古道,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地蕴宝藏,山川毓秀,是著名的陶瓷、琉璃之乡,也是齐鲁大地重要的工业、商业和旅游文化名城。

在博山城东南17.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800多米的岳阳山。在岳阳山的南山脚下,崮山镇北崮山村便依山傍水地存在于此。北崮山村名字的由来,主要与当地的崮山有关。根据北崮山村的村志碑记载,北崮山村建村于明正德年间,名为“孤山庄”,后改为“北崮山”,因南面有“南崮山村”,故而改名为“北崮山村”。

北崮山村临着大道,交通便利。各路军阀打过来时,都要进村洗劫一番,不是明抢财物就是强行抓人。如此反复,闹得整个北崮山村家破人亡,民不聊生。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新生儿诞生了。

1922年8月22日,天即破晓。整个北崮山村还沉睡在静谧的山脚下,唯独贫民焦方田家显得十分忙碌。此刻,焦方田在简陋的屋外来回不停地走动,他的妻子在屋里痛苦地呻吟。很显然,她即将临盆生产。过了一会儿,可对于焦方田来说,好似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终于,从屋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生了,生了!”焦方田三步并作两步走,冲进屋里,来到妻子身边一看,嘿,是个儿子!焦方田高兴极了,轻手轻脚地抱起儿子仔细地端详起来,不知不觉,他嘴角的笑意消失了。家里添丁本是件高兴的事,可对于贫苦的焦家来说,拿什么来养活这个苦命的孩子?

穷人家添子,说喜是喜,说忧亦是忧。喜的是,焦家此前已有一个儿子,现如今有两个儿子,可谓是为焦家增加了气势;忧的是,战乱接二连三的年代,焦家人命运堪忧,饥寒交迫,添丁不如减口。

天已经大亮了,邻居家听说焦方田喜得贵子,纷纷前来祝贺。虽然大家的日子过得都捉襟见肘,可淳朴善良之风没有泯灭。大家东凑西凑地送来了一些糖果、花生和大米,争相一睹新生儿的面容。

按照当地的习俗,孩子落地得有个名字。焦方田和老父亲商量着给孩子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好心的邻居建议道:“孩子托生到咱穷人家里,要给他取一个吉利名字才行,将来才能不走咱的老路,过上好日子。”对于这个建议,焦方田和老父亲都觉得可行。可是,他俩都是穷苦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只好请来了村里唯一的私塾先生,希望给孩子取个吉利响亮的名字。私塾先生想了想,说:“依我看,就叫‘裕禄’吧。富裕的‘裕’,俸禄的‘禄’。不受苦、不受罪,人财两旺,保准能过上好日子。”

焦家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十分满意,名字其中的寓意正是他们日夜祈盼的,虽没有在自己身上实现大富大贵,但希望在自己的儿孙们身上得以实现。因此,焦裕禄的爷爷为答谢私塾先生,慷慨地请先生吃了一顿萝卜丸子豆腐汤

。别看这汤不怎么起眼,但在那个战争年代,确实是焦家最高的待客食物了,平时焦家人自己都舍不得吃,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

“焦裕禄”这个名字,念起来有些绕口。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禄子”。禄子,小时候聪明又懂事,不知道是因私塾先生取了这个好名,还是他出生时带来的好命,村里人都挺喜欢他。

不管“焦裕禄”这个名字寄托着怎样的美好希冀,可他本人却注定要从小尝尽穷苦的滋味。

北崮山一带土壤贫瘠、水利不便,北崮山村人往地里种下的粮食完全靠天,所以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若是能留有余粮,便是个好年成;若是遇上自然灾害,生活就更加艰苦了。焦家人和北崮山村所有的家庭一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终日在田间劳作,但愿老天爷能给个好年成,这样一家人就不会饿肚子了。可常常是事与愿违,大多数时候他们没有充足的粮食,连在年三十吃上一顿饺子也是件奢侈的事情。

禄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地长大了。

稍大一点,禄子就跟着家里的大人下地干活,有时候背着筐上山砍柴,有时候下地除草,除了白天要忙活外,晚上还要帮助家里人搓草绳,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他们一家人清贫的生活。尽管艰苦,可禄子从来没有以小孩子的资格闹腾过,他甚至反过来安慰母亲,说:“娘,别发愁了,等再过几年,我长大了,就能替家里分担些了。”听这话时,母亲是欣慰的,也是心酸的。她可怜的儿子,不应当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就如此懂事啊。

禄子长到十六岁时,日本鬼子占领了博山。北崮山村同样没能逃脱日本兵的践踏,村民们已经被逼到了绝境。焦家人亦然,家里的境况并没有因为禄子成了半个劳力而好转,反而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

幼年时遭受艰难困苦的洗礼,使焦裕禄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一种坚忍不拔的个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日后成为了党的一名好干部、好楷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