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不朽——八女投江

英灵不朽

——八女投江

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1938年11月4日,写于日记中)

“八女投江”中的“八女”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中的8名女兵: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这8名女官兵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江殉国。

忆英雄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是一段不可遗忘的历史。事迹中的八位女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崇高民族气节。她们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它以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推动着人们前进的步伐,赋予人们取得胜利的斗志与决心。

可惜的是,这八名女战士的名字虽然均有记载,但她们生前经历,只有三名战士有据可查。这三位分别是:冷云、杨贵珍、安顺福。

先说冷云。冷云原名郑志民,是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人,曾在佳木斯县立女子师范读书。受到先进文化洗礼的冷云,怀抱着对祖国的满腔热血,于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下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36年夏转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因受过高等教育,她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夏初,冷云随五军一师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牺牲,年仅23岁。

再说杨贵珍。杨贵珍是黑龙江省林口县东柳树河子人,家境贫困,母亲在她7岁时去世。因此,杨贵珍小小年纪就嫁了人。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早逝,在婆婆家受尽欺压与凌辱。1936年,抗联来到她的家乡。十几岁的杨贵珍接受了新思想,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加入抗联五军,成为了一名接受革命思想的优秀女战士。她曾在抗联密营被服厂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杨贵珍随抗联五军西征,任班长。同年10月牺牲,年仅18岁。

最后是安顺福。安顺福是朝鲜族人,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她从13岁开始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1年因遭叛徒泄密,安顺福的父亲与弟弟被日军杀害。之后,她背负起国仇家恨,进入抗联被服厂做厂长,成为了优秀的共产党员。1938年,抗联四军、五军西征,安顺福与四军女战士一同并入五军妇女团。她牺牲时,年仅23岁。

很遗憾,除了这三人外,其余的胡秀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五人,只有名字永垂史册,其生平事迹均未有详细记录。即使如此,她们依旧同冷云、杨贵珍、安顺福一样,是抗联的优秀战士,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她们八人的精神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踏上西征路

事件要从抗联西征说起。

1938年7月2日,抗日联军第四军、五军在袭击了牡丹江沿岸三道通之后,正式开始西征。

西征路上,部队一边与敌人战斗,一边在各个村镇进行抗日宣传。此次西征的部队中有许多女兵,她们大多都颇具文艺才能。在村镇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时,她们经常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宣传活动,有效地对当地百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西征过程中,虽没有大规模战役,但小规模战斗层出不穷。在攻打楼山镇时,平时看起来只会搞文艺、文化宣传的女战士们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女战士,拿着笔时可以是才华横溢的文艺工作者,拿着枪时她们又可以变成英勇无畏的战士。

楼山镇的战斗胜利结束后,抗日联军第四军、五军兵分两路向西进行。出于战略安排,两军的女战士合并为一个团,随五军西征。一路上,女兵同男兵一样不顾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徒步行军。部队进行原地休整,男兵都开始休息时,女兵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做饭、洗衣、缝补军装。女兵们从来都是不辞辛苦地为战友们服务。这个合并的妇女团,可以说是西征部队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1938年8月,第五军西征部队到达五常县。部队在五常县境内的五常山附近活动时被敌人发现,双方立刻展开交战。敌人来势汹汹,被五军战士多次打退后,仍不断围攻,致使五军第一师与第二师失去联系。隶属第一师妇女团的战士们在交战中充分展现了抗联战士机智勇敢的

特性,作战表现之优秀,令人叹服。但毕竟兵力悬殊,抗联五军一师的战士与敌人激烈交战多次后,伤亡惨重。第一师为了减少伤亡,率队实行突围,拼死返回至牡丹江沿岸休整,以寻找第五军大部队。

经过五常山一战,妇女团中许多战士都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这八名女战士。

在返回牡丹江沿岸的途中,八名女战士不顾身体疲劳,克服体力不足等劣势因素,和男战士一样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辗转数千里。她们不怕苦、不怕累,饿了就以野果充饥,累了就以地为席。她们抛却了“弱女子”的身份,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去。她们将自己历练为坚不可摧的战士,以完成部队的战略任务为行军信念,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进发。

悲壮之歌

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终于随第一师到达了牡丹江沿岸。部队从海林的半砬子截获了敌人木造营的三只船,乘船渡过牡丹江。渡江之后,部队一直向西行军,直到行至乌斯浑河边柞木岗山下才停下脚步,决定在此地稍作休整,露宿一晚,待明日继续行军。

当时已进入秋季,东北地区秋季的夜晚已经开始让人觉得寒冷。阵阵秋风袭来,寒意难挡。部队为了让大家尽可能休息舒服,在山林间的隐蔽处燃起了篝火,供大家取暖。火光燃起,侵袭全身的寒意逐渐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令人倍觉安心的暖意。八名女战士依偎在一起,静静地听着篝火中细微的“噼啪”声。她们实在是太累了,连续几日的战斗与长途跋涉让她们疲惫不堪,这样一个看似静谧安详的夜晚与眼前篝火的温暖,让这八名女战士终于放松下来。睡意开始侵袭,很快地,她们就进入了梦乡。

第一师的其他战士再也难以抵抗疲劳与困意,除了放哨的士兵外,大部分都围着篝火进入了梦乡。

整个山林仿佛被黑色的幕布笼罩,只余篝火之光在试图撕裂噬人的黑暗。偶尔响起的虫鸣与战士们的鼾声为这静谧的黑夜带来一丝平和的气息,使这些备受炮火硝烟考验的战士们难得地感觉到远离战乱的平静与安详。

有光的地方就有暗。在这样一个动荡战乱的年代,一切平和都只是躲在暗处的危险假象。战士们为了取暖点燃的篝火虽然尽量选在安全隐蔽的地点,但还是暴露了目标。住在样子沟的大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战士们的篝火,连夜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当地日本守备队,他带领日本守备队前去抗联战士露营的地点,并在周围埋伏好,准备天亮进行围歼。

夜色渐渐褪去,清晨即将来临。八名女战士同其他战士一起整装待发,准备乘船渡过乌斯浑河,去对岸寻找第五军大部队。当时正值乌斯浑河涨水,水流湍急。这次渡河要比之前乘船渡江危险许多。指导员为了安全起见,先让水性极好的金石峰参谋游到对岸,以试探河水深浅急缓。若是适于渡河,就让八名女战士先行过河。

参谋金石峰二话不说跳进河中,很快就游到了对岸。看来这河水虽然比往时湍急,但渡河还是没有问题的。指导员松了口气,准备让金石峰游回来,好护送八名女战士渡河。就在这时,枪声骤起,一直埋伏在不远处的日本守备队向抗联战士发起了进攻。

敌人这次来势凶猛,兵力强大,如果在此硬拼恐怕凶多吉少。指导员审时度势,连忙率领部队边反击边向柞木岗撤退。

冷云知道,这样下去即使撤退成功也必定会损失惨重。看着凶猛进攻的敌人,冷云在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她将其余七名女战士分成三组,向这七名女战士说道:“同志们,向敌人开火,咱们把敌人引开。”说着她就率先向敌人发起了攻击。其余七名女战士在领会了冷云意图后,也纷纷有计划地展开战斗。不出所料,日本守备队迅速被她们的攻击所吸引,以为中了埋伏,连忙分散一部分力量向冷云等人发起进攻。

大队指导员发现敌人的炮火突然减弱,连忙向另一方看去。这一看才发现冷云等人已经将一部分敌人引开。指导员连忙要率队前去支援她们几人,但为时已晚,敌人已经将冷云等人团团围住,部队根本无法突破强大的火力包围圈前去支援。大队长看到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心中万分焦急,明知解救希望渺茫仍旧再次带着队伍进行突围,试图解救八名女战士于危难。但敌人火力实在太过强大,非

但多次突围没有成功,部队损失也极为惨重。

另一边的冷云发觉指挥员要率部队支援她们,连忙对几位女兵大声说道:“同志们,为了抗日到底,冲出去!”这是对女兵们的命令,也是在对大部队传达讯息:不要管我们,迅速撤离!

指导员看到突围过程中负伤的战士越来越多,继续下去只怕会全军覆没。指导员眉头紧皱,看向包围圈中奋勇杀敌的八位女战士,她们用落后的武器与敌人周旋,没有迟疑,没有胆怯,她们头也不回,眼中只有面前的敌人。这一刻,指导员终于明白,只有让部队大部成功撤退,保留有生力量,才是对这八位女战士最好的帮助与支援。他在心中下了最艰难也是最痛苦的决定:率部队继续向柞木岗撤退。

这时日本守备队终于发现他们中了诱敌之计,但此时再去追击大部队为时已晚,丧心病狂的敌人只好调集全部兵力将矛头转向这八位女战士。冷云等人不是主力军,武器装备极为落后,弹药也没有多少,她们只能坚定信念背水一战,尽量拖延敌人,以保部队安全撤离。

此时,敌人也已经发现与他们作战的只是八名女子,狡猾的敌人想用巧言诱冷云等人投降,派出伪军高喊道:“你们还是快快投降吧,皇军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对着这样的利诱喊声,八名战士嗤之以鼻,在她们看来,没有什么是比抗日胜利,振兴中华更大的“利益”了。面对敌人的利诱,她们毫不动容,继续沉着应战。敌人见这八名女战士毫无投降的迹象,又像饿狼一般向她们几人发起进攻。冷云毫不畏惧,沉着指挥其余七名战士。待敌人进入射程,她一声令下,几名战士迅速、准确地向敌人阵群中投掷手榴弹。“轰轰”,爆炸声顿起,敌人死伤一片。

遭到迎头痛击的敌人停止了进攻,退守到原来位置以待下次冲锋。八名女战士知道敌人还会如狼群一般不断向她们发起攻击,而她们手上的弹药已经不多了。但这并没让她们气馁,冷云趁敌人还没有发起新一轮进攻,将几名战士剩下的子弹与手榴弹检查了一遍,可是,弹药也只能再抵抗一次敌人的进攻。冷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再次安排好接下来的反击部署。

丧心病狂的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为了迅速将她们八人活捉,敌人加大了火力,集中了兵力向她们猛烈攻击。她们几人只能依靠简单的土坡、石堆做掩体,炮火不断地在她们周围炸开,子弹密集地从她们头顶、身侧掠过。敌人在一轮猛烈的炮火过后,开始嘶吼着向她们冲来,冷云瞅准机会,发出号令,几名战士再次掷出手榴弹,又一次将敌人打退。

敌人暂时的退却,没有让冷云感到丝毫的轻松。在刚才的战斗中,黄桂清、郭桂琴、胡秀芝几人都受了伤。尤其是班长胡秀芝,刚才有一颗炮弹就落在她身边不远处,她被飞溅的弹片碎石击中,伤势严重。除此之外,她们的弹药也几乎用尽,只余下三枚手榴弹和少得可怜的几发子弹,她们已经没有力量再去阻挡敌人的下一波进攻了。

冷云和另外几位未负伤的战士,带着三位伤员悄悄向后退去,逐渐退至乌斯浑河河岸。她们不会游泳,想要勉强渡河是行不通的。此时,她们面前只有两条路:光荣地死或屈辱地生。几名女战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她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选择。

炮火声再起,敌人的新一轮进攻来临。

此时的太阳已经跃出地平线,温暖的阳光洒在冷云等人身后的乌斯浑河上,河面呈现一片耀眼的金色。崭新的一天已经来临,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美好又令人欣喜。几名风华正茂的女战士,手挽着手,表情坚定地向犹如一片金色海洋的乌斯浑河中走去。身后的硝烟渐渐离她们远去,她们高唱着国际歌,仿佛走向的不是死亡,而是至高的荣耀……

冷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一共八人,就这样消失在乌斯浑河中,以身殉国。

八名女战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她们宝贵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为八女投江英烈群雕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