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章 毛泽东的故事

第一章

毛泽东的故事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毛泽东离开延安时为当地百姓题的字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92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峨眉山电影制片厂

编剧:韩三平、茅毛、罗星

导演:韩三平

摄影:逻逊

主演:古 月 饰演 毛泽东

孙 敏 饰演 钟二牛

张秋芳 饰演 李 纳

马双庆 饰演 村 长

荣耀

荣获1993年第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古月)。影片不落俗套,独辟蹊径,为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深化,为领袖人物形象的丰满,作出了具有突破性的巨大贡献。

光影故事

1975年2月的一个夜晚,在空寂的长安街上,一辆红旗轿车在高音喇叭发出的《沁园春·雪》的清亮的朗诵声中缓缓行驶着。坐在红旗轿车后座的美国客人戴维探出头来问:“广播的内容是什么?”

坐在前座上的女翻译回过头来:“诗,毛主席的两首诗。”戴维的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拿出一张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北京机场相见的照片,愉快地说道:“你看,历史的瞬间。”

戴维却调侃起他的岳父大人:“岳父大人的脸上笑开了一朵花,胳膊伸得不能再长。而周恩来像山一样立着,等候岳父大人扑向他……”

“你还是不懂,这是政治需要。”朱莉说道,“这才是周恩来,很难想象岳父大人面对毛泽东是个什么样子!”朱莉像是有些紧张,停顿了一下,又说:“我们马上就要面对毛泽东了!”

红旗轿车驶进新华门,在毛泽东住地的大门口停了下来。戴维、朱莉、翻译走下车,在卫士钟二牛的带领下,来到毛泽东客厅。毛泽东半坐半躺在沙发上,嗅着烟。片刻,他转过头,凝视片刻后,清晰地说:“你们在看什么?”

戴维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一旁的朱莉看到他的窘迫,忙去解围,她把一封父亲写的信递给了毛泽东:“他向你问好。”毛泽东缓缓接过信说:“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他说过他还要来爬长城呢!”接着,毛泽东便让朱莉马上写信给她父亲,邀请他再来中国爬长城。

在钟二牛的搀扶下,毛泽东站了起来,他转头看着戴维:“你在看什么?”

戴维稍愣了一下,回答道:“我在看您的脸,他很出色。”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自己生着一副大中华面孔,中国人什么戏都演得,而外国人鼻子太高,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子锯下来。戴维、朱莉听明白后,都忍不住笑了。

随后,他们又相继坐了下来。“刚才在来得路上,我们听见正在广播你写的诗。”戴维侧身向毛泽东继续说道,“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您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诗人;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你首先是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

毛泽东觑着眼睛,回忆着当年的情景:“那是在陕北,她问我,延安有没得诗人,我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有,这里就有一个……”

几个人正说着,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干部钟二牛从护士手中接过装药的托盘,走到毛泽东的身边,轻声说;“主席,该吃药了!”说罢,就要将中药往毛泽东嘴边送。毛泽东看了一眼,强烈要求道:“我自己喝……你去吧,去吧!”毛泽东端着药杯的手在不停地颤抖,大家都担心地望着他。毛泽东很坚持,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让手颤抖,最终终于成功把杯子举到嘴边,吃下了药。

钟二牛注视着毛泽东,不禁回想起自己与主席在一起时所经历的许多事情。

那还是在陕北佳县白云观,当地村长是一个典型的陕北农民,他身披羊皮袄,神情庄重地站在戏台上。台下的群众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他声音洪亮地说:“咱们领袖毛主席驾临本村,这给咱们村增添了多大的光彩。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大礼来孝敬咱们的领袖……”

村长听说毛主席爱听戏,便与村上的几个老汉合计好,决定从河东请来有名的戏班“雪里红”唱戏。村长与戏班主谈好,用细粮五十斤,粗粮八十斤作为演出费。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给毛主席唱好戏,村民们都尽可能地上交粮食。

毛泽东看见后,从教书先生手中拿过账单,激动地说:“我谢谢你们,谢谢了!一百多斤粮食,这在灾荒年就是几十条人命了。等全国解放后,我要请北平最好的剧团来为你们演出,报答你们!”这时,村长走到毛泽东身边,轻声说:“毛主席,请看戏吧!”在乡亲们的热情招待下,毛泽东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拉家常,看着戏。

清晨,毛泽东从某村的窑洞里走了出来,他活动了一下身体,做了几个深呼吸,显得很清爽。这时,一干部走到毛泽东身旁,轻声说:“主席,该休息了吧?”

毛泽东摸出凑粮单说:“这是乡亲们凑的粮食……是对我们党、我们军队的情分。一定要替我挨家挨户还到!”说完,他便把粮单给了干部,看了一眼站着的卫士。干部忙介绍道:“这是新来的卫士。”毛泽东没有表示什么,信步向前走去。干部忙抱出大衣,让新卫士钟二牛送去。

在山坡上,毛泽东与钟二牛亲切地拉起了家常。当钟二牛谈起自己母亲心善时,毛泽东果断地说,“你母亲一定信佛!”

“你怎么知道的?”

“你说你母亲心善么,出家人慈悲为怀,心地善良的人都信佛!”说完,毛泽东走到黄河边,思绪万千:“我也喜欢母亲,我母亲也信佛。我小的时候还随她老人家去烧过香。后来,我不信了。你磕多少头,人民还受苦。”

“就是,磕头不如造反!”钟二牛坚决地说。

毛泽东回头赞赏地说:“好,讲的好!”

毛泽东见同钟二牛很谈得来,便邀请他做自己的卫士。但钟二牛却说自己不愿意。他想到部队里去,担心调到主席这儿会一时半会走不了。最终,毛泽东做出让步,同意让钟二牛只跟自己干够半年便让他走,并且抬手发誓道:“黄河为证,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为了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准备率领部队离开延安,东渡黄河。此时,众民兵们正在忙忙碌碌、紧张有序地搬运东西。在村口,村长见毛泽东等一行人走来,便迎了上去,握住毛主席的手:“毛主席……”

“有什么话请讲!”毛泽东很干脆地说。

“大伙儿托我向您求几个字,咱们要刻在山岩上,作为镇山之宝!”

毛泽东爽快地说:“我的字哪有那么大的法力。不过,人不能留,留几个字是可以的。”

一张铺了红布的类似香案的木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毛泽东走到桌前,感慨万千,他稍作思索后,便奋笔疾书。毛泽东写完后抬头看了看,便离开了。

村长与村民们都围到桌前,兴奋地问毛主席写了什么。教书先生大声念道:“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毛泽东。”

在窑洞前院坝,上船的时间到了,毛泽东和随行人员准备离去。忽然,传来一阵斥骂声。毛泽东循声而去,得知原来是一名战士不想跟部队走了,毛泽东仔细询问他,当了解这名战士仅有的两个哥哥已经为国牺牲了,而唯有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还需要照顾时,毛泽东感慨万千。“我晓得,我晓得。母亲,土地;土地,母亲。农民的儿子么,让他留下。”并让给了这名战士一些生活费,嘱咐他,“回去好好伺候母亲,种好庄稼,这不丢人!”

在西柏坡毛泽东住所外院,村支书请来了方圆里最有名的裁缝师傅来为毛泽东做衣服。此时,老裁缝正在为毛主席量腰围,忽然,钟二牛走来报告:“报告主席,李纳接回来了!”毛泽东听了之后,一阵喜悦。张兰艺领着李纳已从院外走了进来,看见毛泽东后,李纳便扑了过去,并大声喊着:“爸爸!”毛泽东抱紧李纳,一边拍打她的后背,一边激动地说:“我的大娃娃,乖娃娃,爸爸想死你了!”李纳地撒起了娇,毛泽东亲热地在她的脸上连亲了几下。

随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张兰艺留下来工作,并由钟二牛领导。张兰艺走向钟二牛,与他握手;“党小组长,我向你报到!”钟二牛不好意思地与张兰艺握握手,就别别扭扭地走开了。

在毛泽东办公室里,毛泽东把钟二牛叫到办公桌前,对他说道:“……说好只借半年,后来续了半年,现在时间又到了,还想走吗?”钟二牛嗫嚅道:“想走……要是主席还需要……”

毛泽东虽然不舍,但还是摆摆手说:“不,不,我们有言在先,你是个老实人,我喜欢你,但我不食言,你走吧!”钟二牛眼睛已经湿润了,半晌才说:“主席已经同意我走……我想跟主席再定一次协议。”毛泽东笑着说:“好,很好!我们重新定个协议,就算你再帮帮我的忙,看我建立新中国!”钟二牛激动地说:“是,主

席!”

夜晚,毛泽东正举灯看着地图,钟二牛端了一盆水走了进来:“主席,擦把脸吧!”钟二牛提醒毛泽东毛巾应该有两条,洗脸擦脚要分开,而毛泽东却说:“不用分了,现在是战争时期,这个脚比脸辛苦,分开了这个这个脚会有意见的,你说是不是?”钟二牛听了“扑哧”一笑。

这时,张兰芝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抖开手中主席的一条毛裤,说已经破得无法再补了,想动员主席买毛线,去织新的。可毛泽东还是想请她辛苦一点,把毛裤补补。张兰芝欲走,却被主席叫住了。毛泽东仔细询问了钟二牛和张兰芝的年龄后,便对张兰芝说;“我这个卫士,生性老实……”钟二牛不好意思地去拍毛泽东的臂,毛泽东不理中二牛的动作,继续说道,“有些方面想到了,却不知如何做……”毛泽东用扇子拍开钟二牛的手,“小张同志如果也想到了,那就可以主动一点嘛……”

就这样,在毛泽东的撮合下,钟二牛与张兰芝很快便走到了一起。当毛泽东知道后,高兴地说:“这我就放心啰,可以睡个好觉喽!”

不久,苏联政治家米高尔过来拜见毛泽东。毛泽东知道米高尔酒量很好,便让钟二牛做好准备。在食堂的饭桌上,钟二牛替主席喝了一碗酒便晕乎了,而米高尔依然不肯善罢甘休。毛泽东见状,略一思索,对钟二牛说:“把我们的拿手菜端上来。”

一大盘鲜红的油站辣椒端了上来。毛泽东不动声色地夹了一条放进嘴里,香甜地大嚼起来。米高扬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也夹了一条放进嘴里,刚嚼两下,便脸色大变。毛泽东微笑着,又夹了一条放进嘴里,若无其事地米高扬说:“请,请!”米高扬无奈,又夹了半条放进嘴里,痛苦地嚼着,他的鼻涕、眼泪都辣了出来,终于忍不住,大叫起来:“我上当了,我上当了!”钟二牛得意地笑出声来。

毛泽东淡淡一笑:“哪里,哪里,你有你的高招,我有我的绝活。中苏两党相互取长补短,就能天下无敌!”这时,钟二牛拿来一串鲜红的干辣椒。毛泽东微笑着说:“请把辣椒送给斯大林同志,这是我自己种的。”

北平和平解放,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下,毛泽东带领着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平城。

在北平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办公室里,毛泽东静静地坐在藤椅上,满面倦容。这时,钟二牛兴冲冲地快步走了进来,他从怀里拿出一瓶红酒和两只酒杯放在桌子上,激动地说:“主席,我请您喝酒!”

毛泽东有些难以接受:“喝酒,为什么?”

“主席,你不是吩咐过,要是小张生了儿子,就向你报喜,要喝我们的喜酒吗!”钟二牛的脸上兴奋地涨出红晕。

“哦——儿子!”毛泽东恍然大悟。

“是个壮牙仔,这是杯喜酒,主席,你一定要喝!”说着,钟二牛便斟满了酒递了过去。

毛泽东接过酒杯,努力适应钟二牛的情绪,喃喃地说:“为了小家伙,我喝……不容易,要好好抚养。”

“主席,您放心,等他长大了,让他像岸英那样去当兵。”

毛泽东眼里含满了泪水,悲伤地说:“二牛,岸英,他……不在了!”

钟二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毛泽东悲痛地说:“我失去了岸英。”

钟二牛立马大惊失色,手足无措,慌乱地夺过毛泽东手中的酒杯,惊叫道:“主席……我都干了些什么?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他难过地哭了起来。

“不怪你,不怪你,我……我也是……刚知道的!毛泽东转过脸:“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我的家为中国革命已经献出了六条生命……”毛泽东说不下去了,走到窗前擦干眼泪,又回转身激动地:“他们仅仅是千千万万个先烈中的一个,他们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我们的后代,不就是为新中国的下一代吗?”说罢,便端起酒杯欲喝。

钟二牛夺过毛泽东的酒杯,说:“这杯酒,我替主席喝!“他喝完酒,叫了声“岸英”,便坐下来失声恸哭起来。

毛泽东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前,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当他看到一份文件时,不由自主地念出声:“关于刘青山、张之善贪污案的情况报告。”看到这,他愤怒地将文件扔在写字台上,在屋里踱起步来。

这时,钟二牛领着冯生走了进来。钟二牛一边下意识地抹头发,一边走进办公室门口,报告说;“主席,新派的医生来了。”

毛泽东回过身来,往前走走,一个劲地大量钟二牛。看着钟二牛黑亮的头发,笔挺的呢子服,醒目的钢笔,程亮的皮鞋。毛泽东猛然厉声问道:“钟二牛,你有没有贪污?”

钟二牛大惑不解,嗫嚅道:“嗯,嗯,我……”

“我问你,有没有贪污?”毛泽东更加严厉了。

钟二牛似乎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没有,我没有贪污。”

毛泽东提高了嗓音:“你现在没有,以后呢?”

钟二牛终于明白了,语气坚定地说:“不贪,我永远不贪。”

毛泽东边走边语气坚定地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永远不能搞贪污……当了大官,不得了啦,犯下罪行,对不起人民啊!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我们不能手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下,钟二牛才向毛泽东介绍了新来的医生冯生。当毛泽东得知冯生这次来是为自己做体检时,便连连拒绝。最后,在冯生的再三请求下,毛泽东只好接受了这次体检。

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中间机耕道,一队送公粮的队伍像巨龙一样由远行来。人们高举横幅、红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毛泽东一行人从铁路边的大道走来,举目而望。毛泽东兴趣盎然地看着送粮的队伍,笑容满面地说:“光景不错,走,陪我去看看粮食成色如何!”

钟二牛拦住他,不让毛泽东擅自行动。但毛泽东坚持一定要去。钟二牛灵机一动:“主席,你看,你这一去,大家都得停下活欢迎你,不如这样,我去请一个老乡来,让您老看个够,怎么样?”毛泽东赞成道:“有道理,有道理,快去,快去!”并按规定带上了草帽。

不一会儿,一青年农民便跟着卫士,把自己的粮食挑到毛泽东的身边,他放下担子,说道:“老同志,你看吧!”他拘谨地站在一旁。毛泽东咬咬谷粒,问:“小同志,今年收成如何?”青年农民坐在大树下,回答道:“老同志,今年可是好收成,大丰收!”毛泽东从筐里捧起一大把谷子,放到眼前,仔细端详着说:“好啊,会种,会种,成色不错!”说完,他任粮食在指缝间向下流淌,抬起头问:“你们把粮食往哪儿运啊?”“交公粮,送给国家!”青年农民答道。毛泽东关心地问道;“自家留够了?”青年农民说:“够了,够了,合作社储备的粮食多得很……”

毛泽东打断他,说:“我是说家里,每家每户的锅里,每个每口的碗里。”青年农民自豪地说:“那还有说,今年子比哪年子都留得多,今年子我们村子里头办喜事的、盖房子的比哪年都多。”毛泽东甜甜地笑着说:“好哇,好哇,告诉你们社里的乡亲们,要抓紧时间把地里的粮食收回来,保管好,还有合理安排好吃粮的问题……”

接着,毛泽东看着担子来了兴致,便想尝试挑一段。毛泽东使劲地挑起了担子。青年农民着急地看着,忽然他认出了是谁,惊喜地叫道:“你是毛主席!”毛主席微笑着。青年农民这才恍然大悟:“毛主席,您真是毛主席!”他向下坡的路边跑边喊;“我见到毛主席了,我见到毛主席了!”毛泽东着急地唤道:“小伙子,你的粮食!”毛泽东被这个老乡的兴奋劲儿逗得开怀大笑。

夜已深了,在毛泽东专列上,毛泽东的办公室依然还亮着灯,他正在起草文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毛泽东顿时生气地大声喊:“哪一个,进来!”他停下笔。一名女乘务员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硬着头皮为毛泽东倒上开水,便尴尬地站在一旁。

毛泽东抬头问:“还有什么事吗?”女乘务员难言地说:“没,没什么事了!”毛泽东不解地问:“那你还不去睡觉?”女乘务员急中生智,忙说:“主席,你去劝劝他们,他们都不睡觉。”毛泽东奇怪了,想知道是谁有那么大的权利,不许别人睡觉。他便来到客厅大声问众人:“是谁不让大家睡觉?”大家都缄默不语。

女乘务员用眼向钟二牛示意后,急中生智地说:“他们说是您。”毛泽东不解地说;“什么,怎么会是我,怎么会是我吗?“女乘务员紧张地说:“按规定,首长没休息,工作人员都不许休息,您不睡,我们睡,那不是我们犯纪律了吗?”毛泽东这才恍然大悟:“有道理,有道理,小鬼很机灵,不动声色就把意见提出来了。”大家都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毛泽东看着大家说:“办事要讲出道理才能服人。好,都休息,我也休息。”说完转身欲走。

钟二牛走近毛泽东,说:“主席,明天又到大城市了,您该请我们吃点好东西呀。”毛泽东来了兴致,决定到达目的地后,不召开会议,不

见领导,领着大家一起逛大街,下馆子。

街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毛泽东带着大草帽,在卫士们的簇拥下和随行人员走着。最后,毛泽东领着大家来到了鸭子楼。毛泽东与饭店的范经理进行了亲切地交谈。当毛泽东得知现在有乡下的农民来这吃时,显得异常高兴。他严肃地对范经理说:“好,今后你们要特别注意面向工人,面向农民,要为他们服务。”

范经理忙不迭地回答:“好的,好的,我们一定记住毛主席的教诲,面向工农兵,为人民服务。”

随后,毛主席便招呼大家坐下吃鸭子,他却走到窗前,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位妇女牵着一小孩走着,小孩手里的风车不小心掉在地上,但妇女却没发觉。毛泽东看见后,便朝窗外大声喊道:“哎,女同志,东西掉了!”那妇女没听到,只顾走。毛泽东急了,用大声喊道:“牵娃娃的女同志,你小孩的东西掉了。”妇女听到喊声,便牵着小孩回身拾起东西,抬头对毛泽东说:“谢谢啦!”她转身欲走,忽然又回身注目而视,惊喜地叫道:“毛主席!”毛泽东含笑着站在窗口。

妇女继续惊喜地呼喊着,行人们听到喊声后,都纷纷停下了脚步,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举起手臂激动地呼喊着:“毛主席!毛主席!”钟二牛担心地说:“这么多人……我们出不去了……”说罢,便将毛泽东拉离窗口。毛泽东幽默地说:“没关系,我喜欢热闹,喜欢轰轰烈烈的群众场面。”毛泽东欲望往窗前,钟二牛再次拉他,毛泽东顿时上火,训斥道:“你是怎么回事?害怕群众?我们不能给群众的热情泼凉水。”说罢,他便转身推开窗户。街上已是人山人海,群众的呼喊声似浪潮涌来:“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挥手致意:“人民万岁!”

毛泽东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到了自己的故居。他无限眷恋地看着房间烈的一切,诵着诗句。他走到“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照”前看看,对众人说:“我今天,就住在我的老屋里了!”

随后,毛泽东来到么叔公家里,么叔公不在家,家里只有小孙三伢子一个人。毛泽东亲切地逗着三伢子玩,当看见三伢子有滋有味地吃起苕根时,毛泽东笑容顿收:“这怎么能吃呦,娃娃。”三伢子毫不客气地说:“怎么不能吃,我吃不饱,爹叫我每天到山里刨苕根,吃了就不饿了。”毛泽东的脸色愈加难看,喃喃地说:“这怎么都吃,连这都吃,吃这个……”

毛家祠堂里,乡亲们都围着饭桌聚集在一起。毛泽东一行人走进祠堂,与乡亲们亲热地打着招呼。毛泽东走到厢房郑重的一桌,站着对大家说:“我毛润之在外闯荡几十年。我备薄酒一杯,不成敬意。”乡亲们都出神地听着,激动地流下了泪。毛泽东继续说,“我们都是乡亲见乡亲,不必拘礼,请坐下,请坐下!”

大家纷纷落座。一乡干部对毛泽东说:“毛主席,我们韶山的生活好得很,不愁吃,不愁穿。”毛泽东听着,起身走到么叔公前说:“么叔公,将辈分,你老最高,理应上首入座。”么叔公连连推辞。毛泽东嗔怪地说:“你不上首入座,我就只好站立相陪了。”么叔公只好照做。毛泽东拿起筷子招呼大家吃菜。但大家都很拘谨,不好意思吃,努力克制着自己。毛泽东看着,心情很不平静。这时,三伢子早已急不可耐,猛伸手去抓红烧肉,么叔公眼疾手快,一巴掌打在他的手上,训斥道:“这孩子,昨晚才吃了肉,这么馋,真不懂规矩。”

毛泽东忙劝阻道:“由他去,孩子嘛!”三伢子抓起肉大吃起来,并将油亮亮的小嘴朝着毛泽东说;“好香啊,我好久没吃过肉了。”毛泽东慈祥地笑了,但笑中带有几分酸楚。

么叔公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嘴里克制的嚼着。这一切毛泽东都看在眼里,他略一思索,端起酒杯对众人说:“你们好吃,我去那边敬酒!

当毛泽东来到妇女一桌,看到桌上盘子里的菜已所剩无几但各人面前的碗里却装满了肉和菜时,便不解地问:“怎么不吃,不能不给我面子。”一年轻妇女答道:“毛主席,这样的饭菜好久未吃了,我们想带回家去给孩子们尝一尝。”毛主席笑容顿收,茫然无措地愣住了。他思绪万千,又似有愧于左右,无颜见乡亲们的目光。

在淡淡的晨雾中,毛泽东吸着烟从树林中走来,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父母的坟头,表情庄重严肃地鞠躬。他身后站满了乡亲。毛泽东缓缓地,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她为人慷慨……她可怜穷人……她是我母亲,她是我母亲!”说完,他把花环放在坟头,转身离去。

在某部队大操场上,毛泽东从红旗轿车里走了下来,少将跑步到毛泽东面前敬礼报告:“报告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58981部队集合完毕,请指示。”毛泽东说好,并与少将握手。少将把这支部队的情况介绍了一遍,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迈步开始检阅部队。毛泽东对等待检阅的战士们喊道:“同志好!”

战士们用洪亮的声音回复:“首长好!”

毛泽东在方块队前走着:“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回忆结束。在毛泽东客厅里,毛泽东的身体深深地陷在沙发里。钟二牛、戴维和朱莉都感慨万千地注视着毛泽东。毛泽东发出一声叹息:“我老了,我的负担太重。”戴维说:“不,你的心依然年轻。”毛泽东否定道:“不,这不符合自然法则,不符合辩证法。中国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维说:“您的书教育了一个民族,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

毛泽东毫不质疑地说:“不可能,我没那个能力,地球那么大,大得像个西瓜,怎么改变得了。”戴维说:“美国人非常崇拜你!祝您健康长寿!”毛泽东缓缓地摇摇头。朱莉上前一步,说:“真希望在美国接待您!”毛泽东说:“我要到美国去,去游泳,游你们的密西西比河!”说着,他便做起了游泳的姿势。

戴维和朱莉要离开了,他们再一次申请地望了一眼毛泽东,想他告别:“再见!”说完,便恋恋不舍地离开客厅。毛泽东沿着走廊艰难地向里屋走去。钟二牛跟在他的身后,关掉一盏灯。毛泽东艰难地走着,钟二牛又关掉一盏灯……

毛泽东这一日的工作,结束了。

点击点评:人物传记·真情实感

影片《毛泽东》是一部典型的人物传记片。它以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在诸多日常生活的片段中凸现毛泽东的追求和挫折,欢笑与悲伤,晚年的困惑和悲凉,近距离地表现出这位毕生关心人民疾苦、追求强国富民道路的民族伟人的深思风采和内心情怀。

影片采用了“情感汇融”的结构方式。导演按表现人物情感活动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并着重在历史巨画的细部上精雕细刻,因而“平凡中见伟大,普通中见神奇,”使观众的心与领袖贴得更近更真实,平添了一种亲切之情,使影片表现出很浓的主观色彩。

导演追求的艺术目标是在银幕上再现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展示他作为伟人的丰富情感世界和心里情绪特点。片中的历史事件只是一个背景,而作为这段历史的主宰人物的毛泽东的内心情感世界才是着力去表现的。因此,影片具有浓烈的情绪色彩。

回望精彩

影片中,毛泽东在鸭子楼驻留时,被行人认了出来,随着阵阵叫喊声,过往的行人都纷纷停下了脚步,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举起手臂激动地呼喊着:“毛主席!毛主席!”钟二牛担心地说:“这么多人……我们出不去了……”说罢,便将毛泽东拉离窗口。毛泽东幽默地说:“没关系,我喜欢热闹,喜欢轰轰烈烈的群众场面。”

毛泽东欲往窗前,钟二牛再次拉他,毛泽东顿时上火,训斥道:“你是怎么回事?害怕群众?我们不能给群众的热情泼凉水。”说罢,他便转身推开窗户。街上已是人山人海,群众的呼喊声似浪潮涌来:“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挥手致意:“人民万岁!”

这一片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领袖毛泽东与百姓之间的深情厚谊,场面令人动容:主席的真性情也流露在只言片语之中——“我喜欢热闹,喜欢轰轰烈烈的群众场面”;聚拢过来的群众人山人海,他们的振臂高呼,无不显示出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星光:古月

古月(1937-2005),1937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49年参军,1978年被叶剑英元帅亲自圈定为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他饰演伟人形象的电影作品有《西安事变》、《四渡赤水》、《彭大将军》、《开国大典》、《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决战之后》、《大决战》、《重庆谈判》、《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的故事》、《大进军——解放大西北》、《大进军——席卷大西南》、《肝胆相照》、《毛泽东与斯诺》等。

在影片《毛泽东的故事》中,古月的表演挥洒自如,出神入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并因此而荣获1993年第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