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五、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在新时期新阶段,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方式也应当随之而改变。基层党组织书记要科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正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探索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实践方法,使党的群众路线能更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1)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力量之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群众创造崭新生活的壮丽事业,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也是人民群众为自身谋利益的事业。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矛盾凸显期”。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取决于我们能否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制订出合乎实际、顺乎民意,反映群众利益的正确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是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又领导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让其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2)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在于是否有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惟其如此,执政党权力的持续合法性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就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但在改革开放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党员干部所面对的思想和现实诱惑越来越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要适应这些新变化,党只有力行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这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3)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我们党来说,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而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是一个党性原则问题,是一个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能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的关键问题。首先,贯彻群众路线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贯彻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最后,贯彻群众路线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内在要求。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统一起来,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4)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

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仅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更是我们党总结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每一次的理论飞跃,无不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及时积极地进行理论概括取得的。

(二)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期新阶段,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和党的自身两个方面变化的影响。

(1)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社会阶层发生较大分化。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广大群众由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若干不同层次的群体。这使得群众无论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还是客体,都增加了其对象的复杂性。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必然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利益代表和利益分配的多元化。不同社会群体从市场经济中得到的利益的差异、获取利益的道德评价尺度的分歧以及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利益发展在多种利益分配方式下呈现出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

二是民间组织大量出现。改革开放后,民间组织开始大量涌出,给我党的执政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组织的补充,是一种有组织的政治力量,为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官民二重性”,不仅是政府组织的有益补充,同时二者也存在紧张与不协调的一面,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开始追逐自主的利益表达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不断向政党组织和政府施加各种压力。

三是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化迅猛发展。一方面,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可以方便地获取和迅速地传播。另一方面,在这样相应开放的社会状态下,党能否及时、公正、客观地回应就显得更迫切、更突出了。可见,党一直强调的“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正通过全新的途径和方式——互联网络的渠道来补充实现,以实现更广泛的群众联系和“零距离”与群众接触。

四是群众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存,这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同时产生了社会价值的失范,对人们价值观的统合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贪污、腐败的蔓延和泛滥,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这些不仅意味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甚至会带来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和行为的失范,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给新时期党群关系带来新的挑战。

(2)党的自身发生了很大变

第一,存在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在思想观念上,群众路线主要是以群众观作为思想基础和观念性前提。然而,一种信念的树立,既依附于现实社会所倡导的政治观念,也受社会现实及复杂的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在方法和途径上,仅仅依靠传统教育和党性要求的方式已明显不能保证群众路线得到很好贯彻。党如何联系群众,除了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外,并无更具体更广泛的制度上的规定。群众路线对于共产党与其说是一种制度,还不如说是一种作风。所以,一方面,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需要制度和机制这种刚性的约束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群众路线的执行不仅仅需要党这个贯彻主体,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但现行的体制中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改变群众的这种被动地位,使其有效地参与其中。

第二,党的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影响。我们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90多个年头,伴随着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新走上岗位的年轻干部,他们一方面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朝气蓬勃、思想解放、干劲十足;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感受不深、缺乏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经验,群众观念差,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和坚持存在一些误区。

第三,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降。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群众利益的差异和多样化,加之党群、干群沟通机制不完善、沟通渠道不通畅,党群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出现了认识上的差异和分歧。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情感隔阂在不断加深。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干群矛盾日益复杂化。加之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边缘化,使得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不够顺畅。这一切都导致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所下降。

第四,党群互动方式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地位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三是党群关系的核心和纽带发生了变化。四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发生了变化。五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生了变化。党群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的新变化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服务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五,群众工作方法的滞后。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群众工作的好机制、好方法还没有被广大党员干部所掌握,部分同志至今未能改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未能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依然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甚至出现随意训人骂人、要挟人的情况。这些过激的工作方法,不仅不利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反而还会引发新矛盾,激起新事端,形成新对抗。这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贯彻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