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做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做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科学执政、科学领导、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过程中,必须有效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明确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方法途径,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牢记党的执政兴亡系于人民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立党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就等于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弱化了党生存发展的力量,丧失了党得以立足的根本。因此,党的执政必须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化,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对人民群众的正确思想认知,深刻洞察人民群众之于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生死攸关性。对任何一个政党来讲,长期脱离群众不是个小问题,而是致命性的大问题。从世界政党政治的视角看,任何国家的执政党能够得以执政从根本上靠的都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都是靠民心和民意在支撑,一旦违背了民意、失掉了民心、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留给执政党的只有下台这一条出路。中国共产党也不能例外。我们党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执政并不是可以永远高枕无忧的。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考虑如何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否则,一旦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现了异常紧张或恶化的局面,达到无法修复的地步,党就有可能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失去执政合法性,从执政神坛上被赶下台。有人说过,中国老百姓“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到执政前台”,但如果党长期脱离群众、不代表群众利益,人民群众也完全有能力、有勇气“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下执政舞台”。这句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二)着力增强宗旨意识

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全党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从我们党实践宗旨的所作所为中充分认识到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也才能进而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和行动、服从党的领导和安排,群众工作科学化的进程才能推进得更为顺畅。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建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基本逻辑,就是党的宗旨意识。从推动宗旨意识的建构出发,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此,应自觉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牢固树立党的正确群众观。党的宗旨意识与群众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员或干部的群众观越是正确科学,相应地,其宗旨意识也就越会得到不断增强。群众观是我们党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态度。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就应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看待分析问题,自觉把人民群众当作党的主人、亲人、恩人,满怀着无限敬畏崇敬之情、无比关心热爱之情去看待群众、对待群众、善待群众。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群众观。从增强党的宗旨意识的需要出发,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就要自觉确立以下六种基本观点:一是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二是要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三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四是要树立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五是要树立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六是要树立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第二,牢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宗旨意识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确立形成的一条着眼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力图做好群众工作的总路线。它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牢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参透以下基本点。其一,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应当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应当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其二,要坚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只有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卓有成效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才能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其三,党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广泛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准确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和决策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将人民群众的决策要求集中起来,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决策。其四,要把通过集中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的决策,再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群众的实践中得以充分实现并及时进行修正。

第三,牢记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核心是要解决“为什么人

执政、靠什么人执政”的问题,其本质上是党执政的价值取向问题,是与党的宗旨意识内在贯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提出并完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确立的党的科学的、根本性的执政理念。始终牢记党的这一根本性的执政理念,就要求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打折扣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

(三)要讲群众感情

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一种理智、理性的行为,但这种理性的行为背后也是有其感情基础的,这个感情基础就是群众感情。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能不能得到充分提升,与我们的群众感情状况是紧密相关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核心是群众感情问题,群众路线贯彻不好、群众工作开展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群众感情出了问题。能不能心贴心、手拉手、面对面地真正与群众交心谈心、亲如一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因此,要防止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就必须要讲群众感情。这里所说的就是群众感情,而且是相互之间无比亲密的群众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感情问题之于人的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建功立业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感情是把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前提和基础,感情往往直接或间接决定人的立场,人的立场则决定其对待事情的态度,而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则决定其所准备采取和正在采取的行动。另一方面,感情是相互的,感情是互相牵挂、帮衬,讲究因果效应的。所以,之于群众感情而言,“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对人民群众有没有真感情、对群众的感情实不实、对群众的感情深不深,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成为判定其群众观、权力观、价值观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也成为关乎能否有效防止党脱离群众危险的重要变量。

鉴于此,密切党群关系、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就必须首先认真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自觉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不断修复和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要怀着对人民的真挚感情,经常下乡、进村、入户,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看看他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经验表明,只有拉近与群众的感情,我们才能有更为明确清晰的群众立场,才能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群众的立场、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拉近与群众的感情,我们才能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和身上的担子,增强造福人民群众的紧迫感,真正无愧于来自人民、执政为民的执政党称号;只有拉近与群众的感情,我们才能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真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决策的最终衡量标准,进而保证制定的政策是为群众所紧迫需要的,也才能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只有拉近与群众的感情,我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在与人民群众一道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思维,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发明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无穷智慧,共同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

当前,拉近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就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二是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三是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四是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以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与党内腐败的成效取信于民

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在党”。为此,党自己必须做出样子、展示姿态、拿出诚意,给人民群众以希望和信心,让人民群众确认党真的是要改善关系、重塑亲民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群关系出现问题、人民群众对党有看法,导致党出现脱离群众的危险,其中最现实的一个原因就是:党内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特别是党内不正之风进一步发展之后形成的日益严峻的党内腐败。因此,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大力反对党内不正之风、加大反腐败力度。

党内不正之风是对党内正常、正当、正确的人文风气的偏离及违背,是背离党的宗旨和性质的不良风气。整治党内不正之风,重点是要“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为此,一要开展好党风党纪教育。要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传统的基础上,针对各种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他们都能够从思想上深入认识到不正之风的危害,在行为处事中高度警惕不正之风的侵蚀,独立锻造有效抵御不正之风的金刚之躯、建构拒斥不正之风于千里之外的铜墙铁壁。二要求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治理不正之风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引领机制。三要建立和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对不正之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党内腐败是党的建设发展的伴生物,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尤其突出。党内腐败是党的组织和干部,以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去谋取私利的行为,其在性质上主要是权力腐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因此,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对党内腐败总的要求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总体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通过切实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尤其是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构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格局。

要把正风肃纪一抓到底。要按照《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整治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享乐病、挥霍病。对有问题不整改、大问题小整改、边整改边再犯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和纪律措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教育管理干部,对软、懒、散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对存在一般性作风问题的干部,立足于教育提高,促其改进;对群众意见大、不认真查摆问题、没有明显改进的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对在活动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有关方面严肃查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对长期不起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党员,进行严肃教育,对不合格的要严肃党纪、给予组织处理。

(五)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也是最讲实惠的。人民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之所以保持与党的密切联系,就是因为党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办事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说到底,是因为党是最讲实事求是的,最注重求真务实的。因此,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对人民群众“来真的”,就必须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之风最早是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1月12日的十六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执政党党风建设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就必须“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当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点是,要从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要求出发,扭住并着力解决影响求真务实之风贯彻落实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下大力气集中研究解决、大力反对批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这两者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祸害,成为培育党的求真务实良好工作作风的巨大障碍,成为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腐蚀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