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两翼_一、理想信念

第一章

人生两翼

做党员干部先做人,做人不能没有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理想信念是人生之魂,道德品行是人生之基,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不可或缺的两翼。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具有特定的内涵,关系党的形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追求和奋斗目标,是古今中外的智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撰写了《理想国》一书,提出了理想范畴,描绘出了一幅由哲学家来统治,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男女平等的乌托邦式理想国家。

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俄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讲,“理想是指路的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在中国,古代是用“志”表示理想的。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朝王守仁说,仁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到了近现代,人们才逐渐使用理想一词。当代诗人流沙河(本名余勋坦)用诗的语言对其进行了形象的解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同理想一样,信念也专属于人类。汉语词典对信念的解释是: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张天勇认为,信念是对人生最高价值的理解和追求,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对自身力量能够达到的限度和期望的限度的反映。吴潜涛认为,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相信,是信念形成的关键。我们认为,信念,一是信,二是念。前者的要义是坚信客观规律,既然是坚信,既包括科学也包括感情和意志。后者的要义是认识,即观念、看法、精神状态。由此可以说,信念是一种基于客观规律之上的坚定认识,是包含科学、感情和意志三大因素的认识,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理想与信念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主要区别在于:理想强调的是向往、追求和奋斗目标;信念强调的是观念、看法、精神状态。主要联系在于:基础都是客观规律;理想指明了方向,信念提供了动力;二者都是人的理想、信念。

正是这种联系,我们党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出了理想信念范畴。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

主义。”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201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作为新的范畴,理想信念是指基于客观规律的向往、追求、奋斗目标与观念、看法、精神状态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与国家理想信念的统一,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这意味着:

第一,理想信念的根基是客观规律,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理想信念是在对这些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的科学预测。这些使得理想信念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超前性、稳定性、社会性的特征。

第二,理想信念的基本要素是向往、追求、奋斗目标、观念、看法、精神状态,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这些使得理想信念具有主观性、感情性、意志性、执著性的特征。

第三,理想信念既是一种美好的认识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是认识引领实践,实践实现、纠正、丰富认识的曲折过程。这些使得理想信念具有认识性、实践性、历史性、曲折性的特征。

第四,理想信念具有层次性,是个人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与国家理想信念的统一,每一个层次又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如个人理想信念,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政治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使得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具有特定的内涵: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人继承发展的、向实践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资本主义的未来走向,并指导一些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走向光明的前途,因此是已经被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又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作为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运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推动的伟大实践。作为制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制度是未来的高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生产力有所发展但还不发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等;在共产主义阶段,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地提高,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国家消亡。今天,资本主义尽管仍具有生命力,社会主义尽管遭遇了挫折,但社会主义制度毕竟存在着、发展着,“一球两制”毕竟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性、规律性,并为其奋斗终生。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几代共产党人的探索和实践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深

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四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步骤。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就是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性、科学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梦想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精神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马克思讲,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精神家园是人特有的心灵获得安慰、寄托的地方。精神家园的要义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灵得到安慰、寄托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烈士夏明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其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对这种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理想信念,首先是理。既是道理,也是规律。规律的预见性,是其具有指明方向的功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指明了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紧密联系的方向。这种方向,是共产党人凝聚力量的向心力,是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盘和矫正器。诗人叶金把理想信念的这种作用形象地比喻为黑夜中的烛光。他写道:“在乡村里走路的人,他是知道烛的可贵的。燃烧的烛,它照耀着你的路,照耀着黑夜里每一个。陷阱让你当心,而最重要的,它还照耀而温暖着你怯惧黑夜的心。你不要笑烛光是那么微弱,只在你的前面发着光,但就是这微弱的光,它引导人从黑夜走到天明。”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是未来目标。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构成压力,进而产生动力。同时,理想信念中包含的感情因素和意志,也会增添精神力量。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说,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著名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这些都是对理想信念动力作用的理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邓小平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这是一种能够跨越物质和现实障碍的伟大力量。共产党人能够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就有理想信念的力量。

从当前来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总的来说是坚定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理想信念模糊。由于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深刻,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二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由于受市场经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产生了怀疑态度,产生了摇摆不定的认识,表现为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而在另一些时候、另一些问题上则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为遇到问题,缺乏原则性,对大是大非问题没有明确态度,缺乏政治敏锐性;表现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慵懒松懒、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切实际、不讲实效等。

三是理想信念丧失。这是最严重的情况。表现为不信马列信“大师”,追逐名利,迷恋特权,巧立名目、挥霍公款,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滑向腐败犯罪的深渊。各种各样的腐败分子就是其典型表现。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制约着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