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划定:《雅尔塔协议》_二、雅尔塔会议对战后秩序的安排

二、雅尔塔会议对战后秩序的安排

在雅尔塔会议上主要问题和斗争情况如下:

(一)关于德国问题

会议首先就苏德战场和西欧战场的军事形势交换了情报。苏、美、英三国参谋部根据三国首脑委托,制定了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对轴心国心脏地区进行新的更强有力的打击的详细计划。会议指出“纳粹德国已注定灭亡”。

会议讨论了德国无条件投降条款和对德处置的基本原则。

首先讨论了德国的分割问题。斯大林提出:第一,现在应该就分割德国问题作出某种结论;第二,在德国成立中央政府还是仅限于建立一个行政机构?如果决定分割德国,是否成立几个政府?第三,要求明确德国无条件投降的具体内容。丘吉尔建议把普鲁士从德国分割出去,在南德成立以维也纳为首都的日耳曼大国;目前苏军占领的部分德国领土交给波兰,鲁尔、萨尔、莱茵河谷及法德边界有关地区交法国或留德国或由世界组织管理,有待研究。罗斯福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对德国除了分割之外别无他策,并提出除向德国提出投降条款外,也向它宣布德国将被分割。斯大林表示同意罗斯福的建议,即第一,原则上同意德国必须分割;第二,委托外长委员会制定出具体办法;第三,在投降条款中增加一项,说明德国将被分割。会议决定委托外长们去研究这个问题。最后,在《克里米亚议定书》第三段“分割德国”中一致同意德国投降条件第2条(甲)应修改如下:英、美、苏“将对德国拥有最高权力。为行使此种权力,他们将采取这些步骤,包括完全解除德国武装、非军事化和分割德国,因为他们认为,此乃未来和平与安全的必需”。关于分割之程序交与由艾登先生(主席)、怀南特先生和古谢夫先生组成的委员会研究之。这个组织应考虑邀请法国代表参加。

关于法国参加对德国占领的问题。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丘吉尔建议从英美占领区中分出一定地区作为法国占领区,并参加对德管制委员会。斯大林担心这样做是否会为其他国家开一个先例;并明确反对法国参加对德管制机构,指出法国对战争贡献甚少,且给敌人敞开了大门,而对德管制委员会应由坚决抵抗德国并为夺取胜利作出最大牺牲的国家来领导,法国则不属此类国家。经过讨论,后来斯大林和罗斯福都同意了丘吉尔的意见,一致同意邀请法国临时政府参加对德管制委员会。

德国赔偿问题。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苏联代表提出了德国实物赔偿计划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德国赔偿不用货币支付,而用实物赔偿;第二,实物赔偿采用从德国国内外资产中一次提取和每年提供商品两种形式;第三,通过赔偿使德国经济上解除武装,为德国留下重工业20%,就足以满足国内经济需要;第四,赔偿期限为10年;第五,为使德国严格履行赔偿义务和保证欧洲安全,三国应对德国的经济实行严格的监督;第六,德国只能赔偿直接物质损失部分,获得赔偿的次序应是该国对战胜敌人所做贡献大小及直接物资损失大小;第七,苏联所得赔偿应不少于100亿美元;第八,在上述原则基础上制定详细赔偿计划并应在莫斯科设立苏、美、英三国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丘吉尔虽然承认苏联作出的牺牲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大,但根据历次大战经验,对赔偿数字有怀疑。在第七次会上,丘吉尔继续反对确定赔偿数额,并当场宣读了英国战时内阁的一封电报,认为未进行现场调查之前,不能确定任何数目,并认定200亿美元数目过高。斯大林公开表示不信任英国人,并把英国反对赔偿要求看作是要建立一个强大德国计划的一部分。他直截了当地说,如果英国人不愿意苏联人得到赔偿的话,就应公开说出来。

最后,《克里米亚议定书》关于赔偿问题决定:第一,德国必须以实物偿付它在战争中给盟国造成的损失,首先支付给承受战争主要重担、蒙受最大损失和组织了对敌斗争胜利的国家。第二,向德国索取赔偿采取对德国国内外国民财富一次没收、每年交付当年产品、使用德国劳动力等三种形式。第三,在莫斯科设置盟国赔偿委员会。第四,赔偿委员会初步研究时应以苏联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即两种形式之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英国代表认为,赔偿委员会研究赔偿问题之前,不能提出任何赔偿数字。

关于德国问题的处理,雅尔塔会议在公报和有关协定中规定:三国不屈不挠的宗旨是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力量;永远解散德国总参谋部;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撤除或管制其全部军事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办一切战犯;对德国造成的破坏索取实物赔偿,

废除纳粹党、法律、组织和制度;从德国公共机关、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会议决定德国无条件投降后三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由三国总司令组成的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和监督。三国同意从英美占领区中划出一个区域交由法国占领,并邀请法国参加管制委员会。

(二)波兰问题

雅尔塔会议最激烈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波兰问题,在全体会议和外长会议上都讨论了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

关于波兰国界问题。在第三次会议中,罗斯福表示同意按寇松线划定波兰东界,随后又补充说,为了保留波兰人的“面子”,最好也能对寇松线南段也能采取一定的让步。丘吉尔紧跟罗斯福之后,表面也同意苏联政府解释的寇松线,但又补充说,假如能够对波兰这样弱小的国家“宽宏大量”,那么苏联将会受到热烈欢迎和赞赏。斯大林沿着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话接了下去,介绍了寇松线提出的背景和沿革,指出“寇松线并不是俄国人想出来的,发明者是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寇松、克里孟梭和美国人。寇松线是无视俄国人的愿望,根据人种方面的资料确定的。列宁不同意这条线,苏联政府已从列宁的立场后退了。你们还希望什么呢?如果接受你们的建议,乌克兰人会说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维护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利益上,原来还不如寇松和克里孟梭那样可靠。那时他和莫洛托夫有什么脸回莫斯科呢?不,还不如让对德战争再继续一段时间”。第四次会议中苏联代表团则提出:“波兰东部应以寇松线为边境线,并在某些地区做出有利于波兰的5—6公里的外移。”对于波兰西部边界美苏争议更大,苏联代表进一步指出:“应从什切青市(属波兰)起,沿奥得河向南,再沿西尼斯河下行。”英美对苏联划分波兰西界持有很强烈的异议。丘吉尔首先发难,称既担心“波兰鹅填满了德国的美味食品”,会“消化不良致死”,又害怕“强制迁出大批德国人”。经过长时间的争论、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波兰的东疆当依照寇松线,而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外移。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领土的让予。关于这些领土的让予范围,当于适当时机征询新波兰的全国统一临时政府的意见,并且波兰西疆的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

波兰政府问题。波兰临时政府受到苏联政府的持久支持,与苏联相对,英美则长期拒绝承认波兰临时政府,而承认波兰流亡政府。英美提出了由少量精英组织成为总统委员会,而斯大林则强调需要得到波兰人民的同意。为了打破会议僵局,在第四次会议上,苏联方面提出了波兰临时政府可以吸收某些民主人士来扩大临时政府,并实现全国普选。罗斯福则提议,组织三人总统委员会,在驻华沙大使有责任观察选举实施情况,待选出永久性波兰政府后,三国将予以承认并交换大使。

(三)关于对被解放的欧洲的政策问题

由于战争结束阶段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了逆流,欧洲被解放和待解放各国内部两种力量之间斗争激烈,盟国对欧洲政策又各有所图,因此既需要解决欧洲被解放国家向何处去的发展方向,又需要协调盟国的对欧洲政策。会议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政府当使自己的政策一致,以援助获得解放的欧洲各国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经济问题;欧洲秩序的建立及国民经济生活的再建,必须凭借足以使被解放的各国人民能够消灭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最后痕迹及自己抉择的民主制度的程序来实现;三国政府认为必须协助被解放欧洲国家创造国内和平条件,成立民主临时政府,尽快进行自由选举等。这个宣言规定了三国对被解放欧洲奉行的共同政策是实现民主的欧洲的政策,它“无疑为欧洲解放区人民所热烈欢迎,并激励他们为民主自由消灭法西斯的斗争”。会议还决定设置永久机构,以便使三国外长定期会晤。

(四)关于南斯拉夫问题

1944年10月苏英会谈后,南斯拉夫形势又有新发展。11月1日,南斯拉夫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代表铁托又与舒巴希奇达成新的初步协定。但《铁托—舒巴希奇协议》遭到以国王为首的反动势力阻挠,以致迟迟不能实施。1945年1月,国王又否认《铁托—舒巴希奇协议》,并要舒巴希奇辞职。

雅尔塔会议上,英国对《铁托—舒巴希奇协议》提出了两点修正意见:首先,吸收那些没有同德国人合作而保持了自己声誉的议会成员参加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其次,建议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所通过的立法议案以后应得到立宪会议的批准。苏联代表同意这些修正意见,但认

为不应因此而耽误成立新政府。最后,会议决定向铁托和舒巴希奇建议:他们之间的协议应立刻付诸实施,并根据该协议组成新政府。新政府一经成立,就应声明:第一,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应予扩大,以容纳吸收没有和敌人合作妥协的南斯拉夫最后一届议会的议员,这样组成一个称为临时议会的团体;第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所通过的立法案,以后将提交制宪会议予以批准。

雅尔塔开会的消息并没有通知南斯拉夫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到1945年2月12日,英国和苏联驻贝尔格莱德军事代表团才将雅尔塔会议关于南斯拉夫问题的决议通知南斯拉夫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这个决议在南斯拉夫人民中激起了极大愤怒,他们尤其不能容忍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必须容纳1938年在傀儡政权下选出的议会议员。“尽管如此,在进行很多的劝说工作以后,这个决议被接受了。”但是“人民委员会(系指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保留了一点,即新政府不向国王负责,而向摄政委员会负责,并且不经人民委员会的同意,不得任命摄政委员会”。国王接受了这个保留。摄政委员会是以自由主义闻名的人士组成的。人民委员会不得不接受这个决议是因为这个国家面临严重的困难,同德国人的艰苦战斗还在前面。南斯拉夫全国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尊重了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的建议。

经过协商,3月2日产生了摄政委员会,由安特·曼迪奇博士(克罗地亚族)、杜高·塞尔奈斯工程师(斯洛文尼亚族)和斯·布迪萨夫列维奇博士(塞尔维亚族)组成。3月7日,铁托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提出全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辞职书,并立即应邀组成以铁托元帅为首的南联邦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舒巴希奇任外交部长,4月11日,南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战后援助和友好合作条约。4月20日,英国承认了南斯拉夫新政府, 4月28日美国也予以承认。

(五)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及《雅尔塔协定》

罗斯福参加雅尔塔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把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关于德国战败后苏将参加对日作战的承诺,用条约形式确定下来。美在太平洋作战的方针是集中力量,扫除海上岛屿日军,进占日本本土心脏地区,取得对日作战胜利。但单纯依靠美军力量不仅耗费时日,而且损失太大。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估计,德国投降后要打败日本,美军必须付出100万人的伤亡和一年半时间。促使苏军早日参加对日作战,既可借苏军击溃日本,减少美军损失;又可把苏军纳入美国总战略计划之中,在限定其活动范围和支持蒋介石政府的条件下,参加对日作战。这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

1944年12月14日,罗斯福指示美驻苏大使哈里曼与斯大林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进行了商谈。斯大林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参战的政治条件。他拿出一张地图指着说,“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应归还苏联;希望再次租借大连、旅顺和周围地区,以及中东铁路;并希望承认外蒙古的现状。”此时,美苏就苏联参战的政治条件已大体上取得了谅解。

这个问题并未在雅尔塔正式会议上进行讨论,而是美苏私下秘密进行的。1945年2月8日,斯大林与罗斯福会谈时,正式提出了苏联参战的政治条件,并称这个问题已经同哈里曼大使谈过。斯大林又强调说,“显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将“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苏联要参加对日作战”; “如果这些政治条件能得到满足,人民就会理解这是涉及国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将这项决定向最高苏维埃解释”。斯大林建议,会议期间三国就上述条件达成书面协议。罗斯福对此表示同意。

2月10日,莫洛托夫递给哈里曼一份斯大林关于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草案。当日经过罗斯福和斯大林会晤审议,作了若干修改,成为协定正式文本。2月11日,罗斯福和斯大林才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书上签字。丘吉尔也承认他和艾登都未参与制定这个文件,直到2月11日才看到协定文本,并被要求在文件上签字。艾登向丘吉尔力陈:“这里是一个将来国际上的是非窝,因此目前还是以小心从事力避对苏联承担义务或表示鼓励为宜。”艾登还指责罗斯福带有病之身,热衷于同斯大林“搞秘密谈判”, “达成有关远东问题的协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国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国盟友”,并说《雅尔塔协定》“乃是这次会议中一个自毁声誉的副产物”。而丘吉尔却认为,不管英国是否喜欢该协定,如果不签字,“英帝国在远东的整个地位就有危险”, “在远东的威信就势必受到影响,因而将失去今后参与讨论远东问题的资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