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改革创新,第一身份和职责的新风范_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祖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进程,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造、干一番事业的人们提供了广阔舞台。”“要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广大共产党员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创造非凡的业绩。在创新上下功夫,是共产党员牢记第一身份和第一职责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要成为创新的模范。改革创新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法宝。党员干部要带头创新,不拘于陈规旧制,主动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方法解决社会难题、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科学发展。

包起帆:工人发明家

包起帆,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4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他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发明创造20多年,开发了新型抓斗系列共140多种。21次获得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布鲁塞尔、北京等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3次获得国家发明奖,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7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申请或已授权的国家专利达到50多项。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荣获世界工程界的“诺贝尔奖”——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这是我国工程界首次获此殊荣。包起帆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包起帆是上海最早获得国家级专家津贴的技术人员,在拿津贴的第一个月开始,他就把津贴全部送给企业困难职工。从1981年取得革新成果开始,他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不管国家级的、省部级的,还是局级的,奖金的绝大部分要分给团队同志,属于他个人的奖金要全部送给企业伤残、困难职工。这条自立的规矩,他已整整坚持了25年。去年他又获得了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20万元奖金,18万分

给了同事们,2万送给了两名瘫痪在家的老职工,自己一分钱也没拿。

从工人发明家“抓斗大王”到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的编制者,包起帆立足岗位,勇于创新,从一名码头工人走上了世界工程技术的最高领奖台,让世界对中国创造竖起大拇指。“抓斗大王”的称号让人们认识了包起帆,30多年来,他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而是将创新作为工作的原动力,不断取得突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工人应该有所作为。”包起帆说,“我当工人的时候,是以‘老大粗’为荣,比谁汗流得多、大包扛得多。如今,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尽管艰苦创业的精神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创造性的劳动。”

2006年5月,包起帆的发明项目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举获得4项金奖,他也成为该展会举办105年来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评委会主席在参观了包起帆的发明——“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后赞叹道:“这将是一场改变人们运输方式的革命!”

有了技术创新还不够,掌控了标准,才能掌握行业话语权,包起帆在这方面帮助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投票表决,正式任命由包起帆负责领导由9个国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2010年7月1日作为国际可公开提供的规范该标准在日内瓦总部由ISO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在获准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担纲主角。进入新世纪,码头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成为趋势。为了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包起帆带领研发团队实现了港口从传统装卸功能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型:上海罗泾散杂货码头实现了一条岸线同时供公共码头、钢厂和电厂灰场共用,做到无缝隙物流配送。由此,包起帆获得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在科威特颁发的2009年“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包起帆和他的同事们还以敏捷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系统监控与决策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创新了具备汽车分拨、零部件配送、一站式增值服务等滚装物流服务新模式,构建的汽车滚装码头营运与物流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汽车滚装码头(外高桥六期)从单一的装卸功能向客户定制化增值服务延伸,成为我国首个最具规模的汽车物流港区。凭借持续创

新、不断突破,包起帆成为中国工人发明家的一面旗帜。如今,他希望有更多的“包起帆”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作出贡献。“我相信,‘包起帆’能够被复制。你可以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背景,现在还从事着平凡的劳动,但只要努力学习、敬岗爱业、用心做事,就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包起帆说。

创新能力源于不断学习

共产党员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学习掌握科学理论,打牢扎实的理论功底。当今世界,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担当继往开来重任的党员如果缺乏坚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落后于时代,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用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全面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构成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素,是科学的知识结构。要坚持知识更新,始终保持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创新型党员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既精通某一专业,又有渊博的综合知识结构。随着知识经济各种要素的配置与流动,新科学、新知识、新观点急剧增加,现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知识结构变化速度明显加快,如果不及时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新的知识,已有的知识结构就会僵化、老化或落后,创新能力必然会退化。因此,作为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保持思维的开放与活跃,全方位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尤其是学习科学知识、现代管理学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自觉构建顺应时代要求,合乎创新标准的当代型知识结构,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党员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表现在勇于突破旧框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进行科学实践。要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首先要努力掌握多种创新思维方法,要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辩证思维过程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把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结合起来,从而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