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核心价值观之根_一、理论概述

第二章

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核心价值观之根

一、理论概述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立足于传统文化,就是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涵养作用。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棵茁壮成长中的树,那么,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促使树木生长的土壤和养料,土壤和养料是树木生长的根本,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滋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丰厚的理论资源。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概括起来说,中华传统美德具体表现于爱国、明智、持节、 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审势、求新、勤俭、奉公、务实等德目,并随着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丰厚的理论资源,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适用于今天的优秀部分,也有不合时宜的部分。因此,要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将其改造成新的理论,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滋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对优良传统文化的提取和发展。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弘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具体表现。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提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知只是学的一个方面,通过行,可以将所知所学固化于行,内化于心,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运用于生活实践,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青年一代接续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离不开教育,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接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样离不开教育,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接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和发展,更是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和奋斗。大学生是青年的主力军,要发挥青年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接力作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大学生的接力作用。为此,要明确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他们要了解和掌握二者的基本内容、基本精神,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集合者,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要在大学生身上实现完美的融合,实现新的发展;最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融合与发展的推动力,大学生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实践和思想活动来传播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总之,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重并发挥青年人的接力作用。

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路径探索和方法创新。在教育引导方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头脑。在教学方面,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依据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接触的社会关系的顺序,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学段、分层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纳入教学。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也可将传统文化的元素结合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特点予以融入讲授,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

在修身处世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在舆论宣传方面,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家庭。舆论宣传最重要的是要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可,而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因此,融入社会要从家庭入手。第一,学校在举办各类活动的同时,要力争获得家长的认可,这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舆论支持的重要方式。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持认同态度时,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自然将获得舆论支持。第二,发挥学生的作用,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校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实践,比如对于传统孝文化的学习,就应该以家庭为操练场,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去;另一方面,成立学生宣讲团,鼓励学生向社会传递关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和精神,反哺社会。导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优秀的活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浮于形式、流于观念,而是要重导向、重机制、重长效,这就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确保。从国家层面上讲,政府在政策导向上,要大力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对能够切实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和个人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引导和带动其他人。要建立和规范相关礼仪制度,完善学生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正能量”。从高校层面讲,一方面设立相关的活动领导小组,从组织领动,要做成品牌,形成惯例,构建长效机制。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常抓不懈,长期坚持,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只有把制度运行贯穿于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设置相关机构,明确制度规范,构建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司可管,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本章完)